第245章 少是少了点-《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1/3)页
    中华文学基金会成立于1986年,总之,这个组织很牛逼,以下省略。
    林为民在穿越前参加的阅读活动就是基金会每年策划的众多活动当中规模很小的一个。
    他记得基金会最开始是找了著名的香江爱国商人霍官泰募集了五百万港元,作为基金会的启动资金的。
    八几年的五百万港元,对于国内来说是一笔庞大的数字,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笔至关重要的捐款,才为基金会的成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张奇的话,林为民知道,他在萌发了创立基金会这个念头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
    在当今的中国文坛,谁不知道林为民有钱啊!
    在国内的稿费标准本身已经是第一流的,作品产出还非常多,稿费已经碾压众多同行。
    同时作品在电视剧、话剧方面改编比较多,同样也有不菲的收入。
    最关键的就是作品海外出版,关于林为民作品海外出版获得巨额稿费的事这两年在国内文坛传的沸沸扬扬。
    一开始说是几万米刀,后来变成了十几二十万,今年就更夸张了,居然有百万米刀之多。
    这么大的肥羊,没有不来薅的道理啊!
    林为民跟霍官泰的身家比不了,但如果成为中华文学基金会的第一个捐资人,这个名头好像也不错。
    有了这份大义,未来基金会成立,混个理事不过分吧?
    会长都是国内九袋长老级别的,我这怎么着也得算个护法了。
    这样一想,这笔钱掏的不亏啊!
    林为民哈哈笑道:“好,这个名字好!够大气,就冲这个名字,我也得捐些款项!”
    张奇闻言顿时大喜,“哎呀,真是太感谢了!太感谢了!”
    先甭管能捐多少,林为民是张奇找的第一个作家,能化来钱就已经是开门红了。
    林为民大笑过后,又故作沉吟。
    张奇一瞧他的脸色又忐忑起来。
    这怎么个意思?还想变卦是怎么着?
    “既然都叫中华文学基金会了,怎么着也不能太寒酸!”林为民嘟囔道。
    张奇松了口气,原来是在考虑这个问题,听着林为民的口气,他心中多了几分期待。
    “我在银行里还有五万块钱,少是少了点。”
    张奇听到林为民的话,心中一喜,五万块钱!
    不少了,不少了!
    他本来以为能化来万把块钱就不错了。
    他可不是光奔着林为民一个人来的,但凡是国内有名有姓的作家、文坛前辈,都被他记在了小本本上,一个都跑不掉。
    一个人几千块,一百个人就是几十万,有了这些钱,他就可以把基金会的筹建工作启动起来。
    然后再借着这帮文坛前辈的名头,去忽……游说一些企业和商人,这基金会不就弄起来了吗?
    “哎呀,林老师,真是感谢您的慷慨解囊啊!”
    张奇握着林为民的手使劲的摇着,差点把林为民的隔夜饭给摇出来。
    “停停停,您先等会再摇。”
    林为民将手从张奇那里抽出来,“我是说,五万块少了点,恰好之前我的在香江发表得了些稿费。”
    在香江发表?
    张奇诧异,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国内这帮同行可是一点都没听到风声啊!
    “林老师的作品还在香江发表了?什么时候的事?”
    “也是凑巧,正好有香江的前辈找过来。就去年年末,发表的话……”
    林为民迟疑,他光顾着收稿费了,没怎么关心《星岛晚报》的连载情况。
    “应该是今年年初吧。”他随口说了一句。
    张奇又是一顿恭维,以前光知道林为民的作品出版到了米国泥轰,现在香江也发表了,这不是奔着国际知名的大作家去了吗?
    “那稿费……”张奇又问了一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