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章 师恩-《大清宰相厚黑日常》


    第(3/3)页

    可眼瞧着朝中重臣,竟然没有一个敢出来说话,也是心寒至极。

    头一个站出来附议的乃是翰林院如今的掌院学士,张廷玉一回来,他这个掌院学士的位置就难保了,原本就是在张廷玉丁忧的时候上来补缺,如今若是轻易没了,哪里能够甘心?

    “臣以为赵御史所言甚是,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

    逐渐地,朝中大半之人附议,戴名世方苞等人,已经难逃一死。

    张廷玉就这样听着,他手一抬,便似乎要说什么,没料想忽然有个声音在这一列头一个响起:“吾皇万岁,老臣不敢附议。”

    李光地此言,瞬间让刚才还附议之声滚沸如水的金銮殿,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看着李光地,赵申乔更是抬手一指:“李大学士,你有何异议?”

    赵申乔还是李光地的门生,竟然抬手来指李光地?

    李光地忽然一笑,只佝偻着身子,缓缓道:“戴名世其罪难恕,只是此案牵连甚广,断案多有残酷之处。若真处决百人,流放二百,朝野必定大为震慑。此等血腥杀戮,必定引得江南士林反弹。老臣以为,小惩大诫,以儆效尤,方能显示皇上天威。”

    康熙很久没说话,看了李光地一眼,又看了一直不语的张廷玉一眼,问道:“众爱卿以为如何?”

    赵申乔头一个出来说话:“此等乱臣贼子之流,当有则杀之,方能巩固我大清祖宗宏业!”

    “臣附议李大人所言。”

    “臣也附议……”

    ……

    到底都是墙头草两边倒,局势转瞬之间便不甚明朗起来。

    赵申乔眼看着附议之人愈来愈多,也是有些手足无措。

    此案牵涉甚广,他也不过是琢磨着皇帝的心思办事,可他不敢说自己能比李光地更了解皇帝,这时候赵申乔有些慌了神,竟然驳斥道:“皇上明鉴,李大人与张大人私交甚厚,焉知不是为张廷玉之门生美言?张廷玉本身身涉此案,也敢提拔戴名世,让这等悖逆之人选为翰林,难辞其咎!若不能以公正之心待此案,何必抓乱党?!”

    这是要拿张廷玉开刀了。

    张廷玉比谁都清楚,这一场接着倒霉的还有自己,他说不出话来,这么多年也头一次一句话不想说。

    康熙听够了众人说话,终于看了一眼御案之上排着的这么多人的名单。

    他也心知此案牵连甚广,只是犯了他忌讳的人,断断容不得:“南山案,首由戴名世所起,此人罪大恶极,不可免其死罪。念其曾有高才,尝入翰林,免气凌迟,只处以斩立决。《南山集》援引方孝标之《滇黔纪闻》,再查《滇黔纪闻》,方孝标羁押在狱。其余不涉余案之人,坐死者改流,流者改责,令刑部一一定责,交予朕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