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巧夺喜峰口-《汉骑》


    第(3/3)页

    喜峰口位于迁西县与宽城县接壤处。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古称卢龙塞,通南北。汉代曾在此设松亭关,历史悠久。东汉末曹操与辽西乌桓作战,东晋时前燕慕容儁进兵中原,都经由此塞。后易名喜逢口。相传昔有人久戍不归,其父四处询问,千里来会,父相逢于山下,相抱大笑,喜而死,葬于此处,因有此称。约至明永乐后,讹称为喜峰回。明景泰年筑城置关,称喜峰口关。今通称喜峰口。

    “主公,喜峰口地势为险要,从南面的六十丈高,一直到延伸到北面的多丈高,由滦河所形成的谷道使成为南北往来的天然孔道。喜峰口关处,左右高崖对峙,地形险要。由此出关折东趋流域,北上通西辽河上游及蒙古高原东部,向西南经遵化和冀北重镇蓟州可至京师。”喜峰口五十里开外的一处峡谷之中,李信的大军暂时驻扎在这里,在大帐之中,先行的探结合晋商的商旅所得来的情报,鼓捣出一个沙盘来,将喜峰口周围的地理情况勾勒的为清晰。

    “现在喜峰口驻扎的兵马有多少人?”又问道。

    “两个牛录而已。有一个甲喇额真率领。原本是有五个牛录,不过还有个牛录已经被放了出去打草谷去了。”探的回答让众人吃了一惊,这么一个险要的地方,居然只是驻扎了两个牛录的兵马,这个建奴是不是托大了。这些年和建奴作战,自然知道建奴的兵马配置了,在建奴军中,每人设一牛录额真,五个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个甲喇设一固山额真,也就说,一开始,这个地方驻扎了一千五人,这个数字驻守喜峰口倒是勉强可以,只是眼下只有两个牛录,不过六人。这样的数字就差了。

    “两个牛录,这也少了吧!主公,让末将为先锋,保证一个冲锋就能将喜峰口拿下。”高猛拍着胸脯大声说道。

    “说的轻巧。”李信冷哼了一声,扫了众人一眼,说道:“喜峰口人马虽然稀少,但是你们注意到喜峰口的防御没有,喜峰口关城是建在城堡的北面,面临山一面靠河,实际上有道关城,组成一个‘日’字,关与关之间由坚固的石基砌墙组成一体,城墙与城墙之间有六个空心箭楼,西城墙与万里长城相连,无论是车辆,行人等等都要进过这道关口,可以说是防御森严,为不俗,就算你突袭占据了其中一道关墙,剩下的地方也是很难攻下来的,死伤无数,这可不是我想要的。”经过李信这一说,众人才看清楚,喜峰口的防御可以是说为不俗。就算是攻下了第一道关口,还有其他两道关口,也是很难进攻的。

    “就一千五人,现在只剩下六人了,进攻一个喜峰口,还不是很简单的吗?”高猛低声说道。

    “高将军,因为我们不知道敌人的剩下的九人什么时候会到达喜峰口,一千五人驻守喜峰口,我们最起码要付出数倍的伤亡才有可能攻下喜峰口,要知道多尔衮正在围困遵化,一千五人防守一两天还是可以的,多尔衮的遵化大军两天的时间足以回防喜峰口。”石元直低声解释道。

    “要不我等先攻上周围的山峰,然后沿着山峰杀下。”杨雄出主意了。

    “周围山峰陡峭,且不说上去很困难,就算是上去了再攻打喜峰口,除非用弓箭,而且敌人也不会那么蠢的,在这上面肯定是有人防御,等到将士们爬上山头,已经是精疲力尽了,还有力气攻打敌人不成。”李信摇摇头,这个念头,他也曾想过,可是一想到这么高的山峰,有一千多米,平常人爬上去就很难了。更何况将士们全副盔甲,爬上哪里还有力气,而对方以逸待劳,只要几十个人,就能杀死己方军队一大片呢!这样的计策就是送死。在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用的是机枪,打仗靠的是武器,而不是人数的多少。在这个时代归根结底还是人数和精锐程,在武器方面,除非有划时代的武器,否则,武器还是很难决定战场的局势。

    “你刚才说,建奴还有个牛录出去打草谷了?”随军而来的石元直忽然想到了什么,对那探说道。

    “正是如此。”探闻言一愣,赶紧点了点头。

    “哈哈,若是如此,主公,属下有一计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夺取喜峰口。”石元直眼珠转动,哈哈大笑道。

    “哦,先生请说。”李信好奇的问道。

    “主公,喜峰口的位置何等重要,建奴在这里放了一千五人驻守,根据喜峰口的坚固程,十倍的力量也能很难在短时间内攻下。这也是皇在防备自己的后被人所断才做出的决定,这样的一个地方,如此重要,一千五人都很少了,可是驻守的建奴为了一点小利,居然派出了大部分兵力去打草谷,由此可见,驻守的将军不过是一个见利忘义之辈,这样的人最贪婪,属下有一计策,可以让他死在这个贪婪上。”石元直说着在李信的耳边轻轻的说了几句。听的李信连连点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