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未雨先绸缪-《三国第一大忽悠》


    第(2/3)页

    于是刘天浩继续说道,“盖因这些铜钱皆是光武皇帝至章帝时期所铸,哪怕是最新的铜钱,也该流通有一百二三十年了;而自和帝起,朝廷便未曾铸过新钱,甚至旧钱也未曾重铸过。”

    糜竺不知道这新旧钱铸造会有什么问题,于是继续盯着刘天浩,期待着他继续讲下去。

    刘天浩心想,糜竺毕竟还是古人,不会拥有现代人的思维,于是继续讲道,

    “天下太平时,这批铜钱没有大的问题,但如果临到世道一乱,黎民百姓不知道朝廷是否能够平定天下,如果平定天下还好,那么大汉的钱还是可以使用;如果,我是说如果,像当年高祖皇帝灭秦而建大汉,秦钱还能用吗?必然是要重铸新钱,将秦钱熔铸为汉钱!”

    这么一解释,糜竺顿时反应过来,如果要旧钱换新钱,那么本来一贯磨损大半的旧钱,撑死也就只能换为半贯新钱。更何况,新朝廷还可能直接罚没所有旧钱,而不是折算兑换。想到这,糜竺不禁一头冷汗,

    “主公英明通达天下!我这就去安排下去。”说着就欲出去。

    刘天浩连忙拉住他,说,“子仲莫急,此事所需时日颇长,不用急在一时半刻,如今我还有一些事情要跟你讲一下。”

    糜竺这才发现自己有点失态,连忙向刘天浩道了个唐突之罪,刘天浩倒也不做计较。糜竺哪里知道,刘天浩还有一肚子计划呢,结果这才出来一个就搞的他惊慌失措。

    刘天浩觉得,既然要改造糜家,就要改个脱胎换骨。

    这时候糜竺也终于知道自己这位主公的的确确是腹中有经纬,出口是才华,当下就在书桌旁研磨墨水,并迅速的将刚刚所说的列为第一点:’置换库存铜钱’几个字记在了一张粗糙泛黄的纸上。看见那纸张,刘天浩插口一问,才知那是在蔡伦纸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东莱纸。

    纸在这个时代还属于超级奢侈品,不是名门望族或者富商大贾,是肯定用不起的。

    刘天浩又和糜竺商谈了约莫两个时辰,倒真是让他们鼓捣出了一份清单:

    一,置换库存铜钱为盐铁铜铁良木等物资;

    二,集聚僮仆食客,私下分组编队,由太史慈糜芳等人训练;

    三,广招天下能工巧匠聚于徐州,特别是铁匠木匠,加工铜铁良木;

    四,招募良才;

    五,建立医馆,大量培养医卜郎中;

    六,驯养信鸽,以糜家大汉十三州之网点为依托,建立耳目组织;

    七,改良思路。

    这第七条比较驳杂,全是刘天浩根据后世的一些浅薄见识,总结提出的一些改良思路,例如农耕运输,酿酒造纸,冶炼锻造,等等而已,不一而足。

    刘天浩心想,也许自己和糜竺可能无法活用这些思路,但是保不住会对当世的一些能工巧匠有所启发呀。

    殊不知没过多久,这第七条所提及的内容,真的是把刘天浩前世某些产业的发展史生生提前了几百年,有的甚至过千年。当然,这都是后话。

    接下来的一个月,整个糜家彻底运转起来。一切都在按照刘天浩和糜竺倒腾的那份清单进行。太史慈也和糜芳训练起糜家私兵起来,还真别说,经过二人这一训练,还真发现了一些勇猛之徒。

    糜贞偶尔还是会来纠缠太史慈,而这越发逼迫的太史慈全身心的投入到练武练兵。对于这俩人之荒唐事,大家都是哭笑不得,细细想来,倒也算是好因好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