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定代赴中山-《三国第一大忽悠》


    第(2/3)页

    一连两日,太史慈所率三千大军不曾回返代郡,直到第三日,下午时分,方才自北面草原而来,却是俘获了鲜卑一千余人马,经过刘天浩一番威逼利诱,鲜卑将领率部投降刘天浩,编入代郡城兵,改换汉军甲胄武器。

    代郡郡城万千臣民,高呼刘天浩英名,欢喝庆祝太史慈解了鲜卑扰城之乱!

    就在一片欢呼声中,刘天浩将刚刚随太史慈、鞠义、胡车儿而来的贾彩介绍给代郡大小官吏认识,代郡也不缺伶俐聪敏之辈,贾彩、贾诩,鞠义、胡车儿所率鲜卑骑兵只扰不杀,然后又是突兀的投降了刘天浩,如此种种迹象,隐约让他们猜到了这里面的些许猫腻。

    然而,众人又都沉默不语,装聋作哑,毕竟,他们在这里面不仅没有损失,反而还一同获了些许利益;反抗又能怎么样?之前那些反抗的大族豪门流在地上血还没干呢,而且,自己家多出来的土里,也是从那些死人身上得到的;想来想去,还是活着比较好啊!

    贾诩杀起人来不带眨眼的,那这个名字听上去那么耐人寻味的贾彩又能怎么样?代郡城的大小官吏,在知道贾彩即将成为代郡郡守的时候,都是拍掌夸赞、阿谀奉承,拍胸脯表示一定鼎立支持这位新晋的代郡太守!

    刘天浩并没有完全放下心来,又当着所有人的面,命令关羽为守城主将,鞠义、胡车儿二人为副,协助关羽操持代郡军务;又让关羽和贾彩务必要互为配合,管理好代郡大小军政事务!

    代郡这帮当地豪强,终于是知道,不管是关羽也好,贾彩也好,都是刘天浩的人;一些心思活络之辈,悄悄地在心里掐灭了灵光闪过的某些念头,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享福!

    二月初一,刘天浩只带吕布、太史慈、贾诩、典韦、许褚,以及二十来亲卫,轻装出行,扮作商旅打扮,离开代郡,直奔与代郡接壤的中山国而去!

    一路走来,刘天浩等人不曾快马赶路,只是且走且看一路的风土人情,冀州本为天下富庶有名得州郡之一,甚至可以媲美益、徐二州,然而,大汉朝政腐朽,上至天子大臣,下至走吏地主,无不盘苛百姓,严徭重役,作为最底层的贫民百姓,一年辛苦劳作下来,交了朝廷赋税、地主租役之后,剩下的粮食几乎没办法糊口,而且这个年代没有计划生育,即便是穷苦百姓,只要婚娶成户,都是必然有几个子嗣后代,人伦之道禁不住,必然会有人口增加!

    而真实的社会状况却是,作为官僚统治阶层的豪族地主、官僚士绅肆意欺压盘剥百姓,逼得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种地吃不饱,有病没钱治,故而纷纷投了张角的太平道教!

    太平道教的法典唤作太平清领书,本来是老道士于吉编撰的,也活着是他从别处得来,就是一普普通通的宗教宣传类书籍,里面讲的东西无外乎立个神祇,劝人向善,信者得永生,不信者沉沦!这本书,就是把传统的老子道家思想重新包装了一番而已,太平清领书本身没那么可怕!

    可怕就可怕在,它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时代!于吉一开始是把这书献给了东汉朝廷的,打算谋取些赏赐而已,没想到大汉崇的是儒家学说,根本不太鸟道家典籍,而且,你一个游方道士算什么东西,编个破书拿来忽悠大汉朝堂?于是,朝廷没去管这书,也没禁止!

    不知通过什么途径,这书传到了张角兄弟三人手里!张角这人,出生农民,知道农民疾苦,又是识点文字,懂点医卜之术,头脑也是好用。拿到太平清领道这本书后,细读之下,灵光一闪,哎呀妈呀,这书里讲的东西,和当前大汉社会状况太匹配了!这书要是玩起来,绝对是潜在客户无限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