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看着这些城外满目麦绿,刘天浩的一颗欢快的心,慢慢纠结,这一茬冬小麦,该是今年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收成了,待到六月里春小麦长起来后,旱灾虫灾也将发生在河北大地上了,那一季的农作物将颗粒无收;河南地区也是难以幸免,只不过河南地区发生的涝灾虫灾而已! “唉,文姬,我们回去吧!”刘天浩意兴阑珊的对着蔡文姬说道。 “天浩哥,怎么了?”蔡文姬很少发现刘天浩有心灰意懒的时候,所以特别的疑惑。 随着两人的慢慢相处,互相之间的称呼也是慢慢改变,没有当初的你侬我侬,却又多了一丝小夫妻间的甜蜜和平淡! “没什么,走吧,这天下,就要乱了!”刘天浩淡淡回答蔡文姬说道。 蔡邕曾经找过刘天浩私下谈过,他并不希望刘天浩把蔡文姬牵扯到乱世里来,刘天浩当时只是苦笑,他既然决定要在这乱世里搅和一把,如何能够保全蔡文姬置身事外? 最终,刘天浩决定,所有事情自己扛,尽量让蔡文姬平平淡淡、清清静静的生活在自己身边! 回到卢奴城王府,刘天浩直接去找了蔡邕。 “岳父大人,先前我跟您商量的事,您考虑的怎么样了?”刘天浩对着堂上正在看书的蔡邕问道。 蔡邕早早就注意到刘天浩和蔡文姬进了大堂,听到刘天浩这么一问,连忙放下书卷,开口说道,“你所说的倒是好事,南阳、颖川二地皆是学风盛行,独独这河北冀州幽州没有学府书院,如果在中山开办书院,倒是能够解决两州学子求学之苦!” “那您是同意了?”刘天浩开心说道,喜悦溢于言表。 蔡邕瞅了刘天浩一眼,缓缓说道,“同意自然是要同意的!但是,我一个人势单力薄,怕是难以撑起一座书院啊!” “啊?怎么可能啊?您可是当世大儒、文人翘楚啊?怎么会力所不及呢?”刘天浩急迫说道。 “瞧你这个急性子,我还没说完呢!我有两位好友,一为涿郡卢值卢子干,一为北海郑玄郑康成;这二人腹中才华文略皆不逊于我!然而卢子干现如今却是在洛阳为官,郑康成却是和我一样,因党锢之祸,避祸于北海老家!”蔡邕缓缓说道。 “您的意思是,我们请郑玄先生前来中山?”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