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白露涂前庭,应门重其关。 四节相推斥,岁月忽已殚。 壮士远出征,戎事将独难。 涕泣洒衣裳,能不怀所欢。 你实在不能从中看到那个耿直又高傲的刘桢,他像是“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的阮籍,一腔的忧愤却又不能表现出来。他渐渐可以理解一些原先被慷慨直率的性格所忽略的人生悲苦:壮士出征,不知归时;清风寒露,独立中宵。他原先如江水一样率性奔腾的命运在这里拐了个弯,开始显示出人生之路迂回的本质。对着曾经可以毫无顾忌冒犯的曹丕,刘桢的诗句里透出一种深刻的悲哀,一种岁月忽已殚、往事难再回的感慨。 然而我私下里最喜欢的,觉得最能代表刘桢的还是《赠从弟》中的一首: 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本有性。 半辈子的跌宕起伏都经历了,可是轮到他对自己的为人处事作总结,轮到他以此来劝慰堂弟的时候,刘桢却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嶙峋高蹈的气节。青年时候的脾气容易被后来的遭遇磨损,却更改不了,那是一种最无意识又最深刻的记忆。好像周邦彦年少时并不在意的“纤手破新橙”,却在多年的漂泊之后突然涌现在眼前,直击灵魂。 刘桢也一样。他的心里总还是记着那份年少时养成的高傲:虽然寒冷,但松柏傲霜斗雪的本性是改不了的。是一种习惯,不自觉间就显露了出来。 这首诗,虽然没有什么修饰,甚至看着有些简陋,然而南朝著名的评论家,《诗品》的作者钟嵘给他评了一个上品。钟嵘是一个很苛刻的人,曹丕到他那里都只能拿中,曹操还拿了个“下品”。然而刘桢在他看来,却是上品。 大概,经历了风霜雨雪和人生坎坷之后的不屈,永远是人所钟爱的品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