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 听完电话那头李成的叽叽歪歪,徐年老大不乐意的讲说:“什么情况啊,李导。” “怎么能随随便便提前开工呢?” “这么大一个剧组还有没有时间管理?还有没有计划?还有没有规矩?” 对面李成连忙打了个哈哈:“实在没法,我在内地待不下去,必须得去香港避风头。” “唐探2的资方满世界追杀我,说什么这个那个的……” 徐年友善的给出建议:“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还是认命吧。反正这锅我不接啊。” “你们天悦也有份!”李成当时就急了,“天悦也是资方!” 闻言,徐年眉头上扬:“那你这不是主动送上门来了吗?” 李成索性直接摊牌:“你别管这么多,反正明天下午开工。” “行吧。”徐年想想还是同意了,“牺牲我两天的假期,记得加钱。” 听到这话,李成瞬间爽朗的笑了:“必须加,红包都准备好了!” 这个……大概这个就叫新时代的‘编导演’关系,导演和编剧都须在顶流演员面前低眉。 不过,虽然不论徐某待过的哪个剧组片场都有这么个光景,但跟新时代关系还真没关系。 其他顶流转型的演员在片场话语权重,说一不二,乃至陆明凯这种老戏骨能一言堂,基本都是因为带资进组,以及‘小剧组’图流量号召力。 所以这种形势下,话语权关系的转变,一部分是出于各取所需。 一部分是新时代人气数据化,很容易滋生一堆膨胀选手。 当然,这些都跟徐某没关系。 徐某正经靠的是个人魅力。 李成、庄辉、田文齐等导演,都正儿八经是上赶着来的。 真真的。 要不是有徐某,李成他一个拍文艺片拍到扑街的导演现在能抖起来? 他田文齐一个都没人投资的导演能随手打出20亿票房? 他庄辉……他庄辉且等着看吧…… 至于额外的,李成为什么忽然要去香港避风头,除了开玩笑的成分,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 唐探2现在的票房属实有点太高了。 6天24亿,40亿票房已然稳如狗。 而这么夸张的总票房,甚至可能没有哪单个资方能拿到徐年那么多的分成。 毕竟投资最高的一方也只能分到15%,而这15%是需要先扣除院线分成等等。 重点是,李成跟徐年签订的总票房分成协议。 所以,在资方分钱之前,还特么需要先分给徐年总的7.5%。 总之,现在的分成模式,片方所有人加起来的总分成比例都到不了总票房的30%。 而徐年一个人能拿7.5%,什么概念呢,资方想要拿徐年这么多,起码要占分成的25%以上。 虽然票房越多,资方赚的越多,按照投资额,哪怕只是现在这点票房也大赚特赚了; 但资方想要掐死李成的心是藏都不想藏。 须知当初商谈的时候,徐某要的是6%,这种消息可瞒不住资方……毕竟天悦就是资方之一。 想当初李成喝的迷迷糊糊问徐年唐探2票房几何,徐年随口说40亿,差点吓醒李成。 李成当时寻思要是票房过40亿,资方能鲨了他。 庆幸的是……呃,遗憾的是,票房已经注定要到40亿了。 因为当下能看到的7号预售票房已经过亿,后续所有时间可预售的累计票房已经过3亿! 显而易见,十一长假最后一天,观众们还要来一波‘报复性’消费,给唐探2的票房助助兴。 李成左右一寻思,还是赶紧特么开工拍戏吧。 这内地是一分钟都待不下去了。 路演? 还跑个勾八路演,再跑下去要创影史总票房新记录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