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需要补气补血,温中通阳,固表。 纳差,嗳气多而失气少,大便软烂不爽—— 这是脾虚运化无力,中焦湿盛,清阳不升,胃气不降上逆的原因。 自然需要温中、健中、祛湿,和降胃气。 患者皮肤时起痒疹—— 这主要是体内血虚和湿热所造成的。 需要补气补血,燥湿。 但此湿热不可清热,因为患者体内以寒为主,且寒邪甚重。 这局部湿热,乃是气机郁滞所致。 只可祛湿,疏通体内气机后,气机流转之下,湿热自去。 尿如浓茶,苔白黄相间,厚腻,脉象细中有弦—— 这是有湿热郁伏少阳。 同理不可清热,只祛湿,疏通体内气机即可…… …… 卧槽,整个的千头万绪啊! …… 这种时候,就必须抓住患者病情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像抓住一切问题的一个总把手,在总把手上使力,然后推动各方问题依次解决! 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话,只会越抓越乱! 或者只是抓住一个次要矛盾着手治疗,就像前面那些大夫给患者开的玉屏风之类的药,只从局部和次要矛盾入手,这就会拆了东墙补西墙,按下葫芦起来瓢,那一万年也治不好患者的! (治病和治国一样,治理起来都是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 …… 李茂阳思索再三,最终决定从三个方面入手:升阳举陷,补脾和胃,通阳利尿! 这三个方向的治疗,其实是相关相导,互为因果的。 升阳举陷,直接的目的自然是要解决胃下垂。 但胃为受食之袋,胃好,才能吃嘛嘛香,才能给身体补给营养吗。 这与补脾和胃,其实都是要解决患者的能量供应渠道的问题。 而通阳和利尿,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通阳,就是要疏通患者体内的气机,让气机充分流动起来,这自然有利于让患者多尿多排湿! 而患者多尿多排湿,体内阻碍气机流通的水湿减少,自然利于通阳! 而通阳利尿,对于补脾和胃、升阳举陷,又有互相促进作用! …… 升阳举陷,补脾和胃,通阳利尿,这三项,从字面上看,好像和驱除寒邪没有关系,其实都是瞄着驱除寒邪去的! 补脾和胃,利于身体补充能量,自然可驱寒! 祛湿,通阳,升阳,更是在驱寒! (行文有些啰嗦,但主要是考虑到太多读者对中医了解太少了。 其实中医医理非常逻辑也非常简单,一说就懂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