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四百年来第一言-《三国之我要当皇帝》
            
            
            
                
    第(3/3)页
    “小子,老夫劝你趁早去找华佗看看,否则,时间晚了,可就无药可救了!”
    管宁这边,仿佛是抓住了曹植的把柄一般,对曹植各种嘲讽。
    至于曹植,此时的他。
    却是十分安静,一脸认真的看着管宁表演。
    等到管宁嘴巴说累了,停下之后。
    曹植清了清嗓子,随即朗声道: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
    曹植简单的把自己脑海里关于阳明心学的文章句子,背诵了出来。
    而伴随着曹植的背诵。
    此时在场众人,凡是读过书,且在书本上下过功夫钻研的人,不约而同的沉默了。
    原因无他,因为曹植刚刚背诵的那段文章,看着像儒家典籍。
    可实际上,却不是任何一种已知的儒家典籍。
    甚至可以说,在此之前,根本就没有在这个时代里出现过!
    不过,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曹植刚刚所背诵的这几句话的道理,实在是太大胆了。
    尤其是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在告诉众人,只要肯学习,那么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要知道,汉代的经学,一直对外宣传的是,我们要按照圣人的标准说话做事。
    只有我们按照圣人典籍中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那么我们就有机会成为圣人的弟子,与圣人隔空对话。
    一个是成为圣人,一个是成为圣人的弟子。
    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曹植的这番话,如同龙卷风一样,瞬间席卷全场,强横的冲击着众人的思想。
    “难道说,此子真的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学说!”
    这是此刻现场绝大多数人,心中第一个想到的念头。
    “好,好一个【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子建公子此言,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荀子之后,四百年来第一言!”
    就在这时,一道响亮的声音,从人群中传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