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节 觐见(2)-《我要做皇帝》
            
            
            
                
    第(2/3)页
    这种制度体系的设计,很显然是为了方便了上层的贵族能肆无忌惮的随心所欲的压迫下层的百姓,剥削他们,奴役他们。
    这种体系,在和平时期,当然是有利于统治的。
    但在战争时期……
    却是个极大的错误!
    打仗,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士卒去冲锋陷阵,与敌人白刃交战。
    而在战争时期,士卒就是个消耗品。
    倘若不能鼓励更多的下层百姓踊跃参军,那么,等刘彻和他的祖辈们辛辛苦苦训练和培养出来的这些精兵死光或者老朽之后,谁来给刘彻开疆拓土,制霸世界?
    难道要学武帝,去征发罪犯与赘婿,玩武功爵吗?
    那已经被证明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了。
    汉匈战争前期,一汉当五胡,数千汉军追着上万的匈奴骑兵满草原跑,霍去病封狼居胥山,追亡逐北上万里,一个敢阻挡的人也没有的神话,在战争后期,不再出现。
    究其原因,是百姓厌战了。
    好男儿不愿参军了。
    于是国家只能用赘婿和刑徒为军队主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怪像?
    武帝为什么要别出心裁,玩武功爵?
    答案就是,现有的汉军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不能很好的刺激民间的高素质男丁从军。
    那为什么武帝那样的雄主,不直接复活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
    反而要去搞一个跛脚的武功爵来修补?
    答案就是,旧有的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要复活到能刺激百姓踊跃参军的地步,需要复活它的授田体系。
    而,汉室当时无田可授。
    除非将告缗没收的土地填进去,但,武帝怎么舍得?
    刘彻其实现在也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
    想鼓励和刺激百姓,进一步的加大征兵工作的力度,就需要授田,而目前汉室在内地无田可授。
    好在……
    “中原无田,然东鸥与安东有的是田啊!”
    所以,刘彻大笔一挥,狭马邑之战的胜利之威,乾坤独断,下令给有军功的士卒军官授田。
    全部按照汉律规定的爵位授田比例授予有功士卒。
    譬如,公士是一百五十亩土地和一个宅子,上造两百亩两宅,簪枭三百亩,不更四百亩。
    但这些土地和宅子,不是在东鸥,就是在安东。在怀化。
    想要得到他们,就必须迁徙到这些地方去。
    而这四个级别的爵位的军人,占据汉军所有兵源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实际上,刘彻是在用土地和政策。诱、惑军人前往这些新得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未来,每征服一个地区,都在当地如此。
    某些遥远之地,直接将授田数和屋舍翻倍。甚至翻三倍。
    以此,既鼓励移民,又能强化控制和统治。
    对刘彻来说,这是最好的办法。
    只是……
    财政支出有些大……
    仅仅是这授田和给士兵建房子,假如,所有士兵都选择移民,那么,恐怕将要支出数万万!
    好在,国人自古恋乡情节极为严重。
    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移民迁徙到远离故土的化外之地。
    实际上。会马上选择移民的,只占士兵总数的不到千分之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