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节 换俘(2)-《我要做皇帝》
            
            
            
                
    第(2/3)页
    从哪个时候起,袁处就知道了。
    肯定发生了什么天翻地覆的剧变。
    让匈奴人改变了他们对自己和自己所属族群的看法。
    终于,在某天,袁处私底下听到了几个匈奴人的议论。
    于是,他知道了这一切的始末和来源。
    他二十年前的祖国,现在强大了起来了!
    一次马邑之战,全歼了匈奴入侵主力,甚至连右贤王和折兰王都覆灭在了自己的祖国手里。
    大汉天子狭大胜之威,与匈奴达成了协议。
    他在被掳和被折磨了二十年后,将回到那个在记忆里几乎有些模糊的家乡。
    从那一天开始,袁处每天晚上,都辗转难眠。
    他天天晚上都会回忆起家乡的山水,想起父母的音容,回忆起少时一起游玩的同伴。
    他会想起自己家里的兄弟姐妹,想起少年时爱慕过的小娘,也会想起那个永留在心底的噩梦,那些毁灭了他的家乡和他的一切的匈奴人。
    此时此刻,袁处站在人群里,跟着左右前后的同伴一起向前走。
    远方,一面黑龙旗高高飘扬。
    汉军列阵严谨。
    一阵阵鼓乐之声,忽地奏响,婉转低沉的和唱声同时而起。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听着记忆里熟悉的鼓乐筝鸣,看着眼前熟悉的山河家国,再望着远方可能的家乡故土。
    战俘们泪流满面,痛哭不已。
    他们虽然大都不懂对面的汉军奏响着乐章与诗篇之意。
    但音乐,是不需要文字,就能直抵人民心灵的。
    低沉的乐声和婉转的吟诉,让他们不由自主的回忆起了心底最柔软的那些部分,那些曾经淡忘的乡音故土。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兰陀辛听着这些乐声,这些吟唱的婉转之音,他的心里面就莫名的暴躁了起来。
    马邑之战后,兰陀辛认识到了,必须向汉朝学习的重要性。因此,他现在已经在恶补汉朝的文化和历史。
    虽然,像《诗经》这样的高深内容,他暂时还没有能够涉猎到。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能听懂和理解其中的一些意思。
    “汉朝人真是欺人太甚……”兰陀辛握着双手,在心里面大吼着。
    从来,都只有匈奴人骑在别人脑袋上耀武扬威,何时,匈奴人有过今天这样的待遇?
    他虽然不能理解那些诗句里的意思。
    但他却清楚,汉朝人绝对不会无的放矢!
    果不其然,在经过了一段低沉婉转的吟唱后。
    对面的汉军阵中,忽然金铁击鸣,鼓声浓烈,吟唱之声,忽地变得慷慨激昂而神圣。
    咚咚咚!
    在战鼓的轰鸣声中。
    锵锵锵!
    在金铁的击鸣声中。
    汉军的将士们齐声高唱起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在远方十里外的一处山岗上。
    一个头发须白,微微颤颤的老头,在几个匈奴贵族的簇拥下,侧耳倾听着从远方传来的乐声和吟唱。
    “诗之采薇啊……”老头嘶哑着声调,阴阳怪气的冷笑着:“采薇采薇,曰归曰归!”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哈哈哈哈……”
    “姓刘的,你们欠我的,怎么没想起来要还啊?”
    “谁愿意背井离乡,被发左袵?”他抬起头,满脸狰狞:“这是你们逼我的!”
    “我当年就发誓了!”他咬着牙齿,手指都掐进了肉里面:“必我行也,为汉患者!”
    他就是中行说。
    明史记载的第一位汉奸。
    第一个主动投靠敌人,而且,全心全意的帮着敌人对付自己的祖国的人。
    当然,中行说是不这么认为的。
    在他眼里。
    他仅仅只是想报复刘氏皇帝,报复坐在长安城宣室殿里的那位。
    即使今天,那位皇帝已死。
    但,只要宣室殿里还坐着那位皇帝的子嗣。
    他就不会停止报复。
    反正,他是阉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