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节 器械一量-《我要做皇帝》
            
            
            
                
    第(2/3)页
    沿着宫廷的台阶,晁错一步步拾阶而上。
    然后,在两位侍从的引导下,进入一间偏殿之中。
    殿首上座,当今天子已经在等候着他。
    “臣御史大夫错,拜见陛下,恭问陛下圣安!”晁错微微躬身行礼致意。
    “朕躬安!”刘彻站起来,说道:“御史大夫此时入宫可是有要务?”说这话的时候,刘彻是一副坏笑的模样。
    因为这确实很好笑。
    讲道理的话,现在,诸子百家里,最敌视和仇视商人的,其实根本不是儒家,而是法家。
    但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我恨商人,但无法恨商人的钱。
    在事实上,每一位法家巨头的崛起,都会诞生一个巨大的官商家族。
    这位法家巨头依靠某位商人的资金和资源,在官场上步步高升,并且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也就是:打击商人,尽地力之教,富国强兵。
    而哪位商人,则背靠这个巨头,踩着其他人的尸体,不断壮大。
    李悝有位白圭,商君也有一位幕后的大商人。
    至于晁错背后是谁?
    刘彻懒得去管。
    但有一点能肯定:当初,晁错在先帝潜邸时,靠的就是帮着先帝将内外一切事务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而被重用。
    倘若刘彻没记错的话,当初,那长安九市的管辖权,是划归给了晁错的内史衙门。
    而不是先前的中尉或者中郎将什么的。
    “臣听说,陛下下令调动虎贲卫,封锁了鸿固原一带的道路,不知可有此事?”晁错微微沉吟,然后问道。
    “哦,没什么事情,不过就是几个奸商,盘剥百姓,敲骨吸髓,被朕逮到了……”刘彻轻描淡写的挥手道:“此事,卿就不要过问了!”
    虽然刘彻知道,这个事情是瞒不住人的。
    所以,抢先给它定调。
    只要控制住事态,不让儒家知晓,这事情就闹不大。
    晁错一听刘彻的口吻,心里就有底了。
    他微微躬身,说道:“既然陛下已经有了决断,那臣就不会再过问了,臣会命令御史,严禁讨论和商议此事!”
    刘彻闻言,点点头。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不过……
    晁错的反应,让刘彻确信无疑。
    这位大汉的御史大夫,肯定与鸿固原的那些商贾们有着一定的联系。
    想想也正常。
    既然汉室将帝都设在长安,那么,朝臣的立场和倾向,被关中的豪族影响和拉拢,也就在所难免。
    甚至,其实,就是刘氏皇族,也要受到关中人的心态和想法的影响。
    关键在于,影响的深浅了。
    “卿与孟氏,走的太近了……”刘彻忽然说道:“离远一些吧!”
    晁错闻言,一愣,随即低头拜道:“谨奉命!”
    孟家是他微贱时的友人,也是他现在难得的知己。
    但让人好笑的是,与很多前辈一样,他的这位知己,正好是商贾出生。
    刘彻深深的看了一眼晁错,他很清楚,对于他的那个命令,晁错必然会百分百执行。
    儒法,系出一源,本为一体。
    在本质上来说,儒法是一根藤蔓上生出来的两根枝桠。
    只不过,生长方向,完全变了个样。
    儒法在很多问题上,都有相同的特征,但却又完全不同。
    譬如,最核心的忠孝观。
    韩非子在其不朽巨著《五蠹》中,就举了两个例子来表明儒法不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