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北都风云(廿三)-《东唐再续》


    第(2/3)页

    这是一场遭遇战,但却是一方有备,一方无备的遭遇战。

    这是一场兵力悬殊的决战,一方有兵三万七千,号称精兵以逾百年;一方有兵六万六千,自建立以来,迄今为止尚未有何败绩。

    “尔等当知身是禁军,即为天子之兵!魏博反贼貌忠实逆,割据一方已逾百年,常常号称‘长安天子,魏府牙兵’,蔑视朝廷,一至于斯!孤王今日奉圣命而来,正是为了剿灭安史余孽,还我大唐朗朗乾坤,前方逆贼,孤王不要活口!”李曜振臂高呼:“泱泱大唐,我武惟扬!摧城破阵,封侯拜相!”

    “泱泱大唐,我武惟扬!摧城破阵,封侯拜相!”

    “泱泱大唐,我武惟扬!摧城破阵,封侯拜相!”

    这一次,李曜终于不再像往常那般藏私,至少他拿出了军械监最新的一批成果之一:车弩阵。这是一种可以快速拆卸组装的小型车弩,载具为马拉小四轮车,由于李曜的大力推广,军械监如今的标准制式化已经深入骨髓,这些车弩的零件通用性极高,战场上损失后再利用率也便很高,因此李曜决定推广。当然这里头还有一个前提,便是此前滚珠轴承的发明和应用。对于马拉轮式车而言,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有了它,可以节省相当大的马力,从而使这种马拉车弩的机动性——特别是连续机动性大大提高。

    魏博军有幸第一个尝到三百辆车弩齐射的滋味。

    车弩的力道,岂是人手臂力开弓能比?那一根根碗口粗的巨箭,比标枪还粗上一点,射出时虎虎生风,那六斤重的箭头,别说护心镜,就是重步兵的墙盾也一并射穿。

    这种重箭一次射出一千五百根,那是什么概念?

    十个呼吸之间,又是一波一千五百根这样的重箭,那又是什么概念?

    面对大批精锐牙兵伤亡,罗绍威既暗暗兴奋,又心惊胆颤。他兴奋的是牙兵伤亡越大,对他的制约力就越小,心惊的是如果这一仗便这么败了,自己也没必要考虑什么牙兵的制约了,到那时早已经成了秦王的阶下囚。

    情况紧急,魏博军中,这时候根本就没人把罗绍威这种未曾在战场上证明过自己的年轻节帅放在眼里,李公佺、史仁遇、左行迁、李重霸四人匆匆一商量,便将压箱底的骑兵拿了出来——这还是安史旧将田承嗣割据一方时就维持的骑兵,说起根源,还有安禄山麾下精锐曳落河骑兵的“血统”,当然时至今日,也就还有那么个名头罢了。

    官军这边,羽林卫的马拉车弩开了荤,憨娃儿岂能坐得住?一看对面将骑兵拿出来救场,当下哈哈一笑,转身就朝李曜请战。

    李曜这次不再压制,命他率左天策卫正面击破敌军攻势。

    要说这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魏博骑兵,其实真有些不自量力了。他们面对强大的官军,居然不去两翼骚扰,而是如李世民的爱好一般,选择了中心突破,看那阵势,倒仿佛要给李曜来个卷旗过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