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王氏曰:“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不知传愚媳来朝,有何教诲。 唐王曰:“尔与薛南勾结,私通外敌,妄想染帝位,样作无辜,亦思瞒天过海乎?” 王氏惊,复又拜曰:“愚媳深居内阁,昼日苦读经书,谨慎遵守,三纲五常之礼,绝无此等,世间不容之事,皇上为愚媳明察。” 唐王命侍官,观比王氏文体,一般无二。 裴延龄善用文笔,侍官所不能辨之。 报唐王曰:“信出王妃之手也。” 唐王命侍官,书视王氏。怒曰:“子记此书乎?王氏观之,身体颤抖,双眼漆黑,失去知觉,犹如三千天雷,落于头顶。许久回归神志,知其小人所害之。 再拜唐王曰:“皇上明鉴,愚媳未曾,写此等逆书。 薛府刘夫人病故,托孤于我。薛南思女心切,命孙琦探望幼女,愚媳写数字,宽慰之语,别无它事,此信之事,万般冤枉,朝中必有小人作梗,陷害忠良,扰乱朝纲也,皇上明察之。” 唐王厉色曰:“字体出自尔手,罪证确凿。子舌撬峨眉,口吞乌江难逃也。主谋者何人!宣王李诵所使乎?实言之,留子之命。” 王氏缓慢起身而立,观朝中众臣,视孙琦顷刻,谓唐王曰:“今日受奸人所害,王氏命薄,死何惜哉!岂敢苟且偷生,亵渎高祖英灵,使薛氏五代汗马功劳,埋没黄土。 败坏纲常,千古骂名,留于青史,王氏三光之下,有何面目见世人。 竹虽燃之,其节不移,志气留芳百世。愚媳宁含冤屈死,万难从命也。” 正是: 琼芳飘香衣如雪,烈女守节伴青松。 三寸微命受斧钺,何惜春风于秋月。 右列陆质出班启奏曰:“皇上息怒,臣有愚见。” 唐王曰:“卿之意何如?。” 陆质曰:“薛南乃几代忠臣,国家之栋梁。 王氏素来贤德,深明大义,非为逆之人,皇上不可听取,孙琦一面之词,冤枉忠臣也。 须细查此事,必有小人,欲害储君,屈杀忠臣。 其意非宣王,南平王,实乃谋唐室江山耳。 皇上细察内情,抓获原凶,以正国法,望皇上熟虑之” 李平出班曰:“东宫私通外臣,勾结辽番,非反何也?” 又有裴延龄出班曰:“画虎易,画骨难,王大人只观其表,不知其内心。 李诵,薛南乃前朝旧臣,情义非浅。 宣王位居储君日久,故怨恨皇上,此事必是三人所为。 今日王氏,嘴吐象牙,舌生锭莲,亦不能迷惑圣明,逃脱国法。 此事细人在前,字据确凿,巧辩无益,阴谋明矣。 皇上斩首李诵,王氏,薛南之女,已正国法,内贼可除,社稷可安也” 太傅崇信,少卿卢杞,李齐运一班乱臣,皆出班启奏,依法处治宣王、王氏,薛红叶。 尚书陆质、太子少师王丕、常卿陈谏、常丞吕温一班忠臣,亦出班启奏,力谏保宣、薛两府,严查此案。 郜国公主出班曰:“儿臣之见,此事即王氏所为,皇上可饶宣王死罪,以免伤众臣,百姓之心。” 唐王厉声曰:诸卿且退,复求之,同罪论处。” 众臣退立一侧,莫敢在言。 唐王下旨,曰:“李诵本应取汝首级,已正国法,念汝昔日之功,恕汝一命,贬为庶民,自今日修扫太庙,无旨不可出。 逆贼王氏,勾结反贼薛南,私通外敌,罪之恶极,并薛南之女薛红叶,斩首市曹。 李齐云,李恒龙汝二人监斩,不得有误!退朝。” 唐王罢朝回宫。天下人,有泣者,且有笑者,岂不怪哉。 李平,裴延龄之辈,袖下含笑;陆质,陈谏一班忠臣,仰面而泣。奈何唐王不明,宠信奸臣,天意如此,何为? 诗曰: 唐王不辩事本末,志效太宗岂有果。 小人善谋乱朝纲,国储忠良皆横祸。 山道缭绕树草绊,樵夫担柴走吁吁。 溪水涓流青石叠,渔夫摸鱼心翼翼。 宣王入太庙。李齐运,李恒龙载王氏于囚车之内,三千御林军护左右,街中行走,带往市曹。 王氏素有贤德,深得百姓拥戴,黎民百姓已国母视之。 闻唐王斩王氏,长安百姓手挎竹蓝,扶老携幼,衰声哭泣,口喊冤枉,尾随囚车,驱之不散。 王氏观,追随百姓,落泪自言曰:公道自在人心,奈何百姓,何能救王氏。 吾自幼,精通四书五经,阅书万卷,随宣王安抚四方诸候,母仪天下为已任。 今日身陷,此等冤屈,枉读圣贤之书矣。 王氏死何足论,惜哉!薛红叶年幼,托孤之义未全,薛门绝也,天道何在?” 此时一阵凉风吹至,瞬间乌云遮天,浑天暗日,狂风随之而起,飞沙走石,不见五指。 黄巾力士,藏云雾之中。兵将东到西歪,双眼不能睁,趴卧伏地,怀抱树木。 木笼囚车,噼啪响,破碎数块,一道天风,卷王氏,抛向西北之地。 正是: 顶上青天凌霄殿,地下清泉广寒宫。 三尺之外有神明,正义长存祸化福。 过一柱香,风亭声息。 李齐运,李恒龙观囚车,车碎街中,不见了王氏,二人惊,命士卒,搜查左右街道,未见王氏踪迹。 李齐运曰:“将军速报王爷,吾往刑场,看守薛南之女。” 李恒龙曰:“然。” 遂李恒龙调马来梁王府,来报李平。 李平见之,曰:“汝无刑场杀反贼,来见吾何也?” 李恒龙曰:“愚侄携王氏,押往刑场,途遇狂风,王氏已天风卷去,不知所踪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