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正阳依言上前,奉茶跪拜王氏,口叫曰:“正阳拜见母亲。” 王氏饮了婉茶,扶起正阳,抱入怀中,手捧面颊,抚慰头发,爱不惜手,笑曰:“危极之时,孩儿救吾于苍狼之口,于我缘分不浅也。我观孩儿,它日必成,天下英雄也。” 正阳昂首挺胸,目视前方,双手叉腰,跨步而立,曰:“有孩儿侍母亲左右,虎狼不能视也。” 王氏听言,喜而泣之,吻正阳额头,曰:“吾虽失义女,复得义子,王氏无忧矣。” 遂一时兴起,迎天长笑。却不知此一笑,引来一段插曲。 诗曰: 秋风瑟瑟雁南飞,落叶硕果牛羊肥。 天高云淡孤烟直,天籁音乐歌声长。 黄金洒满一片天,万物收藏皆所获。 龙凤双全辅唐室,广善施德集福缘。 王氏笑声,传数千里,至一地,入东辽国师,姜偃之耳。 姜偃深居幽室,盘坐木榻,口念七简书,闭目修炼,突闻其笑,噗通声响,栽倒在地,自冥思中惊醒,一跃而起,左右观看,急促喘气,一双黄眼,上下打转,眼珠欲蹦出,闪烁惊恐之色。 过顷刻方静心,落金钱卜之。 得知王氏得义子,正阳之事。 自言曰:恐天下之势大变,将星显也。遂姜偃惶恐,坐立不安,此事不提。 王氏自此居龙凤山,日夜教正阳文字,琴棋书画,无不言传。 正是: 难得清闲处悠然,说文解字读经书。 绿草为席山为伴,清风为媒云为乐。 却说梁王李平,费尽心思,欲除宣王,王氏,薛氏。 不料均无踪迹,未得一人。 复入宫见唐王,唐王于郜国公主下棋。 唐王曰:“子复来,何故?” 李平曰:“儿臣有罪。上官羽造反,劫刑场,救薛南之女,逃出长安、葬金鸡铃,薛女未见。上官羽幼女,其管家抱走隐市,王氏天风卷去。儿臣搜遍京城,未得众犯也。” 唐王闻走了众人,御杯击阶,碎崩堂下,怒曰:“李平,朕可谓举国托汝,掌管天下兵马、守护京城安危,官居王侯,俸禄深厚,莫非吃闲食乎?王氏无翼而飞,薛红叶劫刑场救走,上官氏未见踪迹,众犯无一得之,汝有何能,为朕用事也?” 李平拜伏玉阶,不敢言之。 郜国公主曰:“皇上息怒,昭告天下擒王氏,薛红叶,上官问月者,赏金银万两,不惜侯爵,如此者,重赏之下,必有众人尽力,贼复可得之。” 唐王龙颜缓色,下旨曰:“传旨,通告天下,获反贼者赏黄金万俩,封公侯也,速去。”李平曰:“儿臣领旨。”遂躬身而退,命人画王氏,薛红叶画像,出告示,贴州府、郡县,擒王氏,薛红叶等人。 登山潜海隐于市,上天入地非不得。 挥洒罗网捕朱雀,画风谋雨一场空。 且说上官羽,落水昏迷,流出数十里,冲出河岸,至晚苏醒,复回金鸡岭,寻薛红叶无果,只见一行字,曰:他日父女自有相见之日,将军速去。 无奈上官羽度浣水,自河岸得坐骑,上马行往雁门关。 一路风餐露宿,竭力而行,浑浑噩噩,不知走了几日,入雁门关,至总兵府门外,摔落马案,倒地不起。 门兵近而视之,上官羽多日赶路,箭伤未治,毒入血液,中毒深矣。唉、面色青灰,唇角皆裂,呼吸少进,其声微矣。 上官羽谓门兵曰:“吾自长安来,速见元帅。” 门兵跑入总兵府,报薛南曰:“报元帅,长安来一重伤将军,欲见之。” 薛南疑长安有事,速出府来观之,识得上官羽,大惊曰:“上官将军,何人所伤?” 薛南复命左右传医。上官羽曰:“王爷无益矣,吾李平所伤,剧毒已入心脉也。 长安奸臣作乱,陷害东宫,薛府,降谋反之罪。 皇上下旨,囚禁宣王于太庙,武门斩首宣王妃、薛红叶。 吾刑场救令爱,逃出长安,李平重兵围金鸡岭,我引开追兵,回寻令爱不见,留字,日后父女相见有日。” 上官羽言毕,闭目断气,魂归九泉,真乃义士也。 正是: 心血流干染战袍,只为功勋扶孤弱。 危难援手真义士,松柏气节长久青。 薛南甚惜之,后葬上官羽,虎目落泪,祭拜曰:“将军行大义,救薛南之女。 置上官府于刀斧之下,身受重伤,行千里报信,医治不及,毒发身亡,上官府一门尽灭,唉呼、、痛哉。” 遂薛南伤痛许久,无可奈何,多遣人马行往长安,探上官问月、薛红叶之信。 自身依旧,死守雁门关,绝辽兵南进。 却说梁王李平谋害了宣,薛两府,知薛南必无归,命丧辽土。 以为城中异己者虽除,外患尚在,复聚裴延龄、韦渠牟、崇信等党羽,议之曰:“宣王依仗者内有薛南,外有河南道节度使张让也。张让乃宣王之人,此文武皆所知也。 如今宣王被囚,恐张让有异心,日后为患也,众大人有何计策,可除此人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