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话说河南府,自张让入京,夫人袁氏,日夜无眠,惶恐度日。 一日深夜袁氏偎案而眠,做一恶梦,梦中所见,张让身饰素服,散发流血,走入厅来,谓袁氏曰:“夫人速移小儿,保我张氏血脉,不久祸将至也。” 张让言毕,转身出厅而去。袁氏见要去,惊曰:“将军去何处?” 遂伸手抓衣袖,未及,张让不见矣。 袁氏大惊,自梦中醒来,见一场梦幻,早已是泪流满面,花容凋谢。 袁氏起身出内室观之,金鸡打鸣,已是五更天也。 袁氏自来忧心,又有恶梦,思之曰:张氏一点骨血,如何保全。 顷刻心入一计,抱起熟睡幼子张桓楚,多带金银,自后门轻出府院,往东街奔走,行至二里,来一处农户人家,农夫正清扫院子,见袁氏来,跪拜曰:“夫人何事亲至也。有何吩咐使人告知便是,小人必备周全也。” 此农夫名为张小五,常为张府供给蔬菜,故袁氏素来,为其友好。 袁氏曰:“兄且莫举礼,入室细言之。” 遂直入室内。谓曰:“今侯府有难,张氏遇灭门之祸也。吾此来求兄长保全幼子,救张氏一脉也,望兄莫推辞也。” 言毕,洛泪跪拜张小五。 张小五大惊,对拜袁氏,曰:“夫人请起,小人岂敢受此大礼。夫人不弃张小五出自泥土草民,大事托付,小人必以性命佑护,公子周全,夫人少虑之。” 遂袁氏取出金银首饰,摆木案曰:“兄长洛阳城,不能居也,此银两用于路途之需,即刻动身,前往襄阳,送入秦孝府,投奔兄丈秦凤。日后若侯府无事,吾往寻之。” 幼子张桓楚,早已醒来,见袁氏欲去,牵其手,双眼落泪,曰:“母亲何去?” 袁氏厉色曰:“张桓楚,今张府遇难,汝父一代名将也。 一生刚烈,征南逐北,未有屈身之事也。子红门之后,侯门之子,不可流啼,辱没其父之志也。 汝随张伯伯速去襄阳,在秦伯伯处安身也。” 张桓楚依言,撒手不哭也。 遂张小五夫妇,车载幼子张桓楚,两下分别,互拜而辞。 袁氏含泪归府,张小五夫妇载张桓楚,出洛阳南门,往襄阳而去。 正是: 五更残梦白素衣,惊魂离散日萧瑟。 委事田客护周全,驾车遁走襄阳城。 且说袁氏送走幼子,心方落地,回侯府,闭门不出,候张让之信待之。 二日御使至,宣读圣旨。 旨曰:张让勾结宣王,预谋造反,已国法诛之。 封柴同为河南节度使,圣旨即到,捉拿张让家眷,斩首示众,不得有误。” 遂柴同大喜,连连叩拜,八百九扣,撞破额头方止。 复喝令左右,捉拿张让家眷。 侍官封侯府,独得袁氏,压至柴同身前。 袁氏漠然视柴同而立。 柴同问侍官曰:“其子何在?” 侍官对曰:“搜府未得,不知去处也。” 柴同奴视袁氏曰:“幼子何在?” 袁氏哈哈大笑曰:“汝乃昔日街角,于狗抢食之徒也,今忘本乎?” 柴同闻言前事,面色变紫,拍案大叫曰:“反贼速交出张让孤子,本节度使,留子全尸也。” 袁氏厉色曰:“吾乃将门之人,乱臣贼子,岂敢放肆也。 今日身死何惧,欲求公子,万万不能。尔等一时荣华,其能长久,横死有日也。” 柴同知袁氏性子刚烈,必不言,令侍官压至市曹斩之。 又领兵全城搜捕张桓楚不得,遣书往长安。唐王观之,通报天下,捉拿张桓楚。 诗曰: 夜闻春雷梦魂惊,乌云弥天北风寒。 莺落枝上泪啼痕,雨打梨花梳芳容。 蓬山路远隔几重,车马星稀浮微尘。 襄阳故城烟未消,虎啸城楼飞云度。 且说张小五夫妇,车载张桓楚行往襄阳,走了数日,入襄阳城,至秦孝府。 此秦孝府,家主秦凤者,亦唐室旧臣,红门之将,同张让、程雍、段敏诸红门之将,情深义重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