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秦极杀败襄阳兵 韩子琪金殿面圣-《唐室演义》


    第(2/3)页

    是夜李恒龙着夜行衣,率十二死士,潜入太庙后院,偎墙而走,至宣王居室,撬门

    而入,方欲察看,只见白光一闪,李桓龙头顶,一宝剑劈落。

    李桓龙惊而避之,不及,右肩伤之。

    偷袭者韩聪是也。李桓龙入院,便已韩聪所觉,藏屋顶候之。

    头戴斗笠,面遮黑纱,

    手握长虹剑,屋顶跃落而下。李桓龙惧退,韩聪复取李桓龙,死士舍命护之,李桓龙跃墙而遁。

    韩聪舞剑,十二死士,皆斩于院中。

    宣王出,曰:“将军知何人乎?”

    韩聪曰:“来人似梁王门下也。”

    宣王叹曰:“无情无义,帝王家。”

    李桓龙负伤而归,报李平,宣王有高手护之,不能敌。

    李平闻言,不敢再犯。

    正是:

    知事本末理缭乱,快走一步登琼台。

    善端机变修周易,窥见风雨来往时。

    却说韩子琪离了杭州,晓行夜宿,一日至京城,南门而入,乘车而行,突闻街边小儿,三五成群,摇头晃脑,齐声歌之。

    韩子琪命侍官停车,听其声。

    歌曰:

    龙凤鸣鸣兮,彩衣飘飘。

    瓣儿楚楚兮,南风怡怡。

    明月倩倩兮,虎狼争争。

    野火炎炎兮,黑水滔滔。

    日色暮暮兮,尘土浑浑。

    白骨森森兮,山河依依。

    韩子琪疑之,知此非平常民谣,使人捉其,年长者来,问曰:“此歌谣何人所传?”

    小儿曰:“三日前,有白衣童子,自南来到市井,教吾等念之。”

    韩子琪曰:“那童子何在?”

    小儿曰:“未知去向”

    韩子琪熟记歌词,散去小儿,行车回府。韩渝迎韩子琪入内室,报国中之事。王氏、薛红叶失踪、上官羽、张让冤死一一言之。

    韩子琪一声长叹,曰:“唐王失德,谣言流传,战乱起矣。”

    韩渝又出上官问月,使韩子琪见之,报曰:“老爷此女便是上官将军之遗孤,名为上官问月也。”

    韩子琪观之。

    正是:

    眉目清秀流泉水,明珠滚动耀韶华。

    春草嫩芽破茧出,正留待花开月明。

    韩子琪落泪,抱起幼女,曰:“双亲就义而亡,孤女逃过大劫。

    世间之事,祸福相依,难极而富贵至也。此女他日,必有厚福。”

    韩渝曰:“老爷此女何安之?”

    韩子琪笑曰:“天赐月儿与我,老身岂敢不收。月儿与我缘分深矣。我收为义女,称之明,今后以义子视之。此事我二人之外,他人不可知也。”

    韩渝曰:“唯唯。”

    韩子琪复曰:“备轿来,吾往太庙,见宣王也。”

    韩愈应诺而出。

    韩子琪府中事了,乘轿往太庙见宣王,不久至太庙外,落轿入院,宣王迎之。

    韩子琪行礼曰:“韩子琪参见殿下。”

    宣王还礼,曰:“老丞相莫行礼,李诵一介草民,贤臣名将,因吾之故,皆入死罪。此无用之人,怎敢受此重礼。”

    言毕,伤怀落泪。

    韩子琪曰:“殿下莫自欺也,社稷为重,身为轻矣。王妃吉人天祥,大劫过后,必有无疆之福,殿下莫忧。老臣此归,欲雪东宫、薛府之冤也。”

    遂韩子琪、李诵入内堂坐立,韩聪提孙琦出,置韩子琪身前。

    韩子琪观孙琦曰:“老朽韩子琪也,子必有耳闻,子实言之,害宣王之因果,汝可活命,否则血溅太庙,祭先王耳。”

    孙琦深知韩子琦,两朝大臣,才冠群臣,无有出者。

    故不敢隐瞒,自薛南遣书,李平威逼,金殿举书,无以遗漏,皆言之。

    韩聪抄笔录,使孙琦按了手印。

    遂韩子琪辞别宣王,回韩府。

    又心系谣言,不得其所指。

    是夜,净身登观星台,祭香叩拜,观察天象。

    只见东、南两地浑气上升,罡星闪烁,已成气候。西方亦聚浑气,天下乱象初显也。

    韩子琪细想前后之事,思儿歌,略窥天机,静立许久,长叹回府。

    正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