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救济灾民-《混在大明当老师》
            
            
            
                
    第(2/3)页
    “我们可以忍着,但孩子不能不吃东西啊……”
    “难道你们要眼睁睁的看着我们饿死不成,都是大明百姓,求求你们给条活路吧!”
    这伙流民正是和直隶流民走散的那些人,他们沿途挣扎着来到京城边外,好不容易遇到个村子,算是见到了活下去的希望,怎么可能放弃,纷纷苦苦哀求了起来。
    杜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面露不忍之色。
    他正想要开口,杜老汉反而说话了,只能作罢。
    杜老汉叹了口气道:“你们就算是来杜家村,意义也不大,各家各户的粮食不多,如果给了你们,来年我们也活不下去。”
    这不是在夸张,而是在阐述一个事实。
    杜家村只是个人口刚过百人的村子,甚至连地主乡绅都催生不出来,不然也不至于连唯一的私塾都是杜慎他去世的老爹开的。
    不是杜家村人心不善,而是他们也无能为力。
    种地为生的乡下人,家里顶多也就存个半年口粮,其他的都当做来年的种子了,而且还得交税。
    此消彼长下,就算想救助这些人,也无能为力啊!
    毕竟这是一伙流民,而且人数众多,近百人左右,一百张嘴放在这,那可不是一顿饭的事。
    更何况,南方闹洪,北方也常有大旱,如果不是近来下了几场雨,他们的日子不见得会比这活流民好上多少。
    流民中,一名中年汉子走了出来,他骨架粗大,之前应该是个身材魁梧的主,只可惜现在饿的瘦骨嶙峋,反而显得有些渗人。
    “乡老,求求你发发善心吧,实在不行,赏我等一口救命饭也行。”
    中年汉子读过几年书,因此说话很有条理,实际上也正是因为他,一路上才能让这些流民聚在一块,不至于散开饿死在荒郊野外。
    杜老汉愁苦的望着村民们,众人都低下头,露出惭愧的神色。
    这时候,杜慎看不下去了,他走到杜老汉身边,极为严肃的道:“都是大明的百姓,我等皆是同胞,怎会平白无故看着你们饿死,你们放心,有我杜慎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你们。”
    他虽然自认为爱钱,小气,又记仇,但在这种事上,从来都不会犯浑。
    你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都取决于你,也取决于钱。
    现在杜慎虽说不是个多有钱的主,但和弘治皇帝做生意,将“文具用品店”推广下去以后,每个月分在手里的钱也有个万把两银子。
    原本这些银子是打算都投入到他魂牵梦绕的书院中的,可眼下遇到这种事,学院盖不盖的吧,先救人在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