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夜宴 三-《阳光下的德意志》
第(2/3)页
乔伊对于自己,对于母亲基金会的定位非常明确,做好这场德英科学界盛会的后勤保障工作,如果这场盛会最终的效果非凡,乔伊决定把这种科学界交流常态化、固定化。唯有自由的交流,德意志的科学才会更强大。
对于亥姆霍兹教授来说,则将这场即将到来的德英科学界的盛会,视为欧洲科学中心,从伦敦到柏林的一次薪火相传。
给亥姆霍兹教授如此强烈的信心,是因为德意志科学界涌现的新风气,就是德意志科学界突然迸发而出的强烈的热情,举个最现实的例子,以维勒教授79岁的高龄,德国化学界第一人的身份,都热情高涨的跑到安哈尔特公国从事钾肥研究,其他领域的德国科学家们的热情干劲更不用说了。
而且最近的二个月,在腓特烈皇储文化沙龙讲话的感召下,很多旅居国外的德裔科学家们,也陆续返回了德国。
腓特烈皇储讲话的中关于科学界政策,被德国政府雷厉风行的执行着,而乔伊所代表的维多利亚皇储妃基金会,也积极参与其中。
乔伊在斯托克马爵士的帮助下,从德国服务业内招聘了大量有责任心的雇员,专门为所有受到基金会资助,以及诸位大神要求资助的年轻科学家们,在住宿、交通工具、子女教育、工作补贴等等各方面,不遗余力的提供完善的服务,完全是一副德意志科学界大保姆的形象。
用乔伊的话来表述,德意志科学界大神们的思想是维多利亚皇储妃基金会赚钱的根源,所以基金会上下的每个人必须以全心全意的姿态,以服务于德意志科学家们为己任,这既是对智慧的尊重,更是仔细且认真的保护德意志的瑰宝。
即便如此,乔伊还是不满意德国服务的质量,经过一番死缠烂打之后,又让身为英格兰人的斯托克马爵士从英国,谁知道用什么办法,挖到几位资深的贵族管家,给基金会服务部门的雇员们教授英式管家的服务技能。
其实维多利亚皇储妃基金会的日常运营都是斯托克马爵士在负责,现在斯托克马爵士不像皇储妃的私人秘书,而是更像一个大公司的总经理,对于这个新角色斯托克马爵士非常高兴,而皇储妃也乐见其成。
将诸位大神们的交流要点整理好,复述一遍之后,再将需要的基金会要做的事情特别标出来,乔伊大秘的工作告一段落。
亥姆霍兹教授亲切的摸着乔伊的头,说道“乔乔,最近要辛苦你了,谢谢皇储妃以及基金会为德国科学界所做的一切,我们所有人。”亥姆霍兹教授将手一挥,再次强调道,“我们所有人,都将铭记你父母以及你,为德国科学界所做的一切。”
乔伊调皮的眨眨眼,笑道,“教授先生,您对我父母的感谢,我很感谢也能理解,但是,好像完全没有必要感谢我吧。”
“乔乔,我们都听说了,这次盛会的起因,是因为女皇陛下觉得给你请的家庭教师不是特别的好,做为对你的补偿,才特别倡导了这件事。”基尔霍夫教授做为熟知内幕的人,才不愿放弃感谢乔伊这个幕后英雄的机会。
“听说就是刚才那位,向克劳修斯教授讨教的那位年轻人?”马赫教授的消息同样灵通。
“嗯。”克劳修斯教授摸着颌下的胡须,点点头说道,“平心而论,帕森斯先生的想法很有意思,虽然有些稚嫩但不乏新意,而且这个剑桥毕业的高材生,前二年可是在英国造船厂从最低级的学徒做起。真正的做了两年工厂学徒,是个有想法的年轻人,我有种感觉,他跟我的学生奥托一样,在热力学领域会有惊人的建树的。”
“我喜欢这种,从最棒的大学毕业的理工生,却愿意到工厂第一线去锻炼和实践的大学生。从天堂到泥沼,这段宝贵的经验,是每个大师都必经的旅程。”克劳修斯教授对帕森斯先生的评级很高。
而这番理工生要成为大神,必须有一线工作经历的论点,也让在座的各位德意志大神们点头称是,仅有理论没有实践,是无法成为大神的。
尤其是维勒教授,至今仍奋斗在化学领域的一线,听到克劳修斯教授评论之后,说道,“鲁道夫,我完全赞同你的意见,我们要在柏林大学倡导这种学术风气,要把这种到工厂一线实践的精神带给我们的学生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