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夜宴 十二-《阳光下的德意志》


    第(2/3)页

    不管怎么说,太子宫与军械库项目的进展,一切的一切都很顺利,在威廉提出晚宴邀请后的二十五天之后,一个崭新的太子宫和军械库,终于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六月的这些日子,乔伊奋战在太子宫与军械库的工地上的同时,腓特烈皇储与俾斯麦老宰相则奋斗在外交战线的谈判战场上。

    与智利政府的合作协议,进展的异常顺利。德国外交部首先针对太平战争的交战双方,发出了正式的外交照会,要求双方回到和平的轨道上来,用对话而非武力解决双方的矛盾。

    紧接着,德国外交部发出外交函,邀请这场战争,双方国家背后的支持者,英、法、美三国,与德、俄两国共同参与到,和平解决此次战争的进程中来。

    这两份照会一经发出,世界舆论哗然,主流媒体们开始纷纷打听,什么时候德意志帝国开始关心世界和平了?而且还为明显跟他无关的和平事务,积极奔走起来了?

    就在世界主流媒体还在品味德国外交部变化的时候,德国政府又为世界舆论界扔进了一颗炸弹,德国政府宣布,本国同时对此次战争的交战双方,实施官方禁运,尤其是切断军事物资贸易,同时为了体现德国政府一贯的人道主义精神,基本的人道主义物资不在此次禁运范畴中,德国政府希望以此来促进双方和平的早日实现,同时号召各国政府积极响应。

    此言一出,世界舆论沸腾了,高声叫好的,破口大骂的,积极支持的,冷嘲热讽的各种声音甚嚣尘上,但是舆论界的主流声音,对德国政府的和平言论和行动都是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甚至在某些舆论里,居然对俾斯麦宰相公开喊出了“和平宰相”的称谓,至于是那些媒体和舆论,后世有心人认为,这些媒体背后的资金来源很可疑,极大的可能是德国政府。

    无论如何,老宰相在欧洲知识界的形象终于变成的正面了,而且声望与风光,在欧洲政坛一时无两。

    老宰相私下对智利特使巴尔马赛达议员的说法是,德国外交部发表的呼吁南美太平洋各国,用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争端,目的是为了帮助智利在军事层面先喘口气,便于下阶段的军事反攻的。对此巴尔马赛达议员只能是,打心眼里表示非常感谢。

    随后由腓特烈皇储出面,德国银行业巨头们梅茨勒银行、贝特曼银行、霍克银行、萨尔-奥本海默银行、德累斯顿银行联盟、德意志商业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组成的金融联合体,开始为智利的战争机器输血。

    做为德意志帝国银行业输血的回报,巴尔马赛达议员在智利政府的授权下,与德国民间资本们签订了大量的经济合作协议。

    智利政府同意,将现在与将来所能控制地区内,所有硝石与鸟粪的33%所有权转让给德国民间资本。也就是说,如果智利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德国民间资本将拥有世界鸟粪与硝石市场1/3的所有权。

    同时,目前荒凉的安第斯山脉的矿业开采权,也被德国人独占,例如埃尔特尼恩特地区的智利政府所有的小铜矿,做为此次贷款的抵押品,交给了德国银行业联盟,德国银行联盟随后将这片铜矿的独占开采权,卖给了鲁尔区的矿业巨头蒂森钢铁。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丘基卡马塔矿区,它被出售给了格鲁森爵士的马格德堡企业,埃斯康迪达矿区被多特蒙德联合采矿公司吃下,科亚瓦西矿区被莱茵钢铁吃进。

    历史上,智利上述四个地区的铜储量就超过2亿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