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下,又能好好的敲诈德国人一笔了。 愤怒到极点德国人,直接不再理会这位满大人,如潮水般退去。 没有了黑鹰旗傍身的崇厚大人,依旧是无所谓。过去那段在柏林的舒服日子,让崇厚大人自信的认为,德国人终究会再趴在自己的面前,继续恳求自己留下,谁让自己是爱新觉罗家的好奴才,大清最会办外交的满人呢。 崇厚丝毫不理会驻德奥公使李凤苞一路上的苦苦相劝,让他赶紧给国内去个电报,解释下今天的情况。 一个汉人懂个屁!怎么敢对旗人老爷如此猖狂! 晚上回到酒店崇厚,吸饱了大烟之后,又趴在徐相公的身上,还没开始嗯,门就被粗暴的踹开,脸色铁青的柏林警察蜂拥而进,镁光灯噼啪一通的拍照之后,马上以这两个赤身裸体的男人,违反德国禁止同性恋法为由,直接抓进了柏林的斯潘道重罪监狱。 斯潘道监狱长又以这两个重犯身份重要为由,直接把崇厚和他的男相公扔进禁闭室的小黑屋里。出身优渥的崇厚什么时候见过这般局面,在狭小黑暗,几乎不能动弹的小房间里差点疯了,面对只有水滴敲打地面的黑暗,唯有声嘶力竭的嚎叫。 崇厚不知是几日之后(其实只有短短的一晚),驻德奥大使李凤苞以外交豁免权为由,将崇厚大人和他的那个男相公保出了监狱。 回柏林市区的路上,为了安慰接近疯掉的崇厚,李凤苞特意讲解了德国对同性恋行为的厌恶,尤其是德国在法律上将这种行为定义为重罪。 也不知道脑袋里,到底装着什么的崇厚,就记住了同性恋是重罪。 是夜,就在这个江阴相公徐澍的身上,崇厚活活的掐死了他。 用崇厚的话说,这叫死无对证。 带着德国皇室旗帜去红灯区讲排场,腓特烈皇储和俾斯麦大人忍了,公然在酒店里搞男男,托人去压着,腓特烈皇储和俾斯麦大人还是忍了。 可完全不按照事先协议的安排,软骨头的直接签了清俄割地赔款的合约,不按德清之间早有安排契约去办事,还把德国人扔到的舒瓦洛夫将军手里,为了拿回一个跟德国八竿子打不着的合约,德国人还要放血给俄国人,这怎么忍! 必须把这个蠢货扔进监狱,让他清醒下,务必要这个满大人,接下来按照既定的剧本,想办法先拒绝俄国人。 谁成想,这个满大人还是不按照德国人的剧本排演,自说自话的杀人了。 杀的虽然不是德国人,但是你在德国的土地上杀人,这不是赤裸裸的打德国皇室和德国政府的脸吗?! 即便你是个外交使节,我不好把你投进监狱,但是俾斯麦宰相决定把酒店变成监狱,柏林警察局的警察立刻将崇厚软禁在酒店里。 还好,崇厚先前的表演,让德国政府早早的准备了备用计划,驻英法大使曾纪泽被迅速的请到了柏林,俾斯麦宰相毫无保留的将目前崇厚的问题,俄清谈判的窘境一并托出。 无愧是清国曾文正公的公子,看过崇厚签订合约副本,以及同样参加和谈的李凤苞公使佐证,再加上柏林警察局的证据,并看过现场后,曾纪泽公使立刻提笔,毫不犹豫的提笔写下了弹劾崇厚的四大罪状:擅自割地赔款,误国媚敌,犯友邦重罪与杀人。 电报一到天津,北洋衙门上下立刻发动起来,转瞬间,大清的汉臣督抚们就都收到了,曾纪泽大使弹劾崇厚折子的副本,一时间天下哗然。 与伊犁最有关系的陕甘总督左宗棠直接上书,“武事不竞之秋,有割地求和者矣。兹一矢未加,乃遽议捐弃要地地,餍其所欲,譬由投犬以骨,骨尽而噬仍不止。” 按照京城清流们说给四九城爷们的白话就是,你左老子现在厉兵秣马,准备抗着棺材去西北收复伊犁,打都没打你们就割地求和了,你们这群狗才,尤其是这个该杀的崇厚,你是觉得你左老子打不过呢,还是打不过呢! 两江总督沈葆桢更是直接,上书直言,现在伊犁只能是战,可迫使朝廷打这仗的原因,是崇厚这个蠢货搞出来的,在沈大人看来,朝廷要做两件事,一则是,崇厚要杀,二则是,打仗的银子要从内库里出。 谁让崇厚兼着内大臣的职务,这王八蛋搞出来的篓子,就该皇室出钱做军饷。 两广总督张树声发给朝廷电报,只有四个字,“崇厚该杀!” 湖广总督李翰章的电报,字数倒是多了点,是“应拿交刑部,明正典刑!” 擅长办书院的四川总督丁宝桢,到是洋洋洒洒写了不少字,但是最后的结论依然是,崇厚误国,该杀! 天下的实权总督就这么几个,别人都发话了,直隶总督李鸿章不能不说话。 别的督抚对崇厚喊打喊杀,可李大人是厚道人,绝不做落井下石的事,李大人递上来的折子,闭口不谈崇厚的事,只是附上德国外交部转来的日本国的建议,日本邀请德国联合攻击大沽口,进而攻打北京城。 托前些日子大力宣扬德清友好的福,大清上下都知道有一只庞大的德国舰队在香港,这只舰队的实力远超前二次鸦片战争中,打进北京城的英法联军实力。 要是德国人真的同意日本人的要求,那大清的皇太后和皇帝,再跑一次热河,或者更远?! 奕訢这是误国,不!是祸国! 厚道人李鸿章,在奏折里绝口不谈恭亲王,只是先把德国好好地夸赞了一番,称赞德国乃仁义之国,面对日本二千万两白银的诱惑,非但没有失去初心,反而将倭国的狼子野心告诉了大清。 接着,又把日本海军隐瞒实力,妄图将大清水师调虎离山,一网打尽的图谋说了出来。当然,请朝廷支持北洋购买铁甲舰的要求,自然而然的也加在了奏折里。 李大人上奏的,日德可能联合攻打大清的这件事,成了压垮恭亲王奕訢的最后一件事。 毕竟,与德国合作强清的喜事,变成日德攻清的丧事,没有谁能接受的。 最后,李鸿章很有义气的在奏折的末尾质问朝廷,德国人以德报怨,大清何以报德!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