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圣诞 十-《阳光下的德意志》


    第(2/3)页

    言下之意,我的立场是支持大英帝国的,伦敦的朋友们,是不是赶紧协调下大家的立场。

    上述这份简短,并以战争相威胁的外交声明,事实上是25日下午,威廉一世与、腓特烈皇储与俾斯麦宰相在夏洛腾堡宫内紧急磋商的结果。

    对于罗曼诺夫家族在贪婪的驱动下与法国靠近,德国最高层早就已经预见到了今天的结果。

    政治上,从今年上半年,俄国人接二连三的从法国人手中敲诈成功后,只要法国人愿意做冤大头,愿意通过送钱结束自己在国际上的政治孤立状态,俄国人继续贪财如命,那么法俄两国之间走近是必然结果。

    经济上,法国的信贷资本家需要可供投资的信贷市场,放眼整个欧洲,法国眼中最有投资潜力的国家,无论是人口、土地、资源,还是市场,首推俄罗斯,也只有俄罗斯。

    平心而论,如果从后世的资本流通收益性和安全性来说,其实很多国家要比选择俄罗斯更好,比如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法国的邻居英国与德国,甚至奥匈帝国的机会都在俄国之上。

    但这是十九世纪,是一个资本追求自身势力范围,对势力范围要有最大独占性的时代。

    资本追逐的目的不同,还要从金本位开始说起。

    十九世纪初英国确定金本位制以后,凭借自己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表面上让世界间货币结算只能通过黄金、金币和金块,但实际上却是英镑在执行国际货币的职能,国际贸易与国际信贷基本都是用英镑来结算,使伦敦成为金本位时代的世界金融中心。

    做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一大特点,就是许多国家需要在伦敦开设英镑账户,再通过购入英镑卖出本国黄金,用英镑做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使英镑成为本国事实上的黄金储备。

    信贷业与银行业发达极度的法国人,怎么会不明白做为金融业中心伦敦,仅仅依靠简单的流水和拆借就能赚的盆满钵满,1873之后,在德国以及美国(不纯洁的金本位)加入金本位制度后,法国人对伦敦的地位愈发眼红。

    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奉行的古典金本位制度,有个巨大的特点,被称为中心+外围模式,既是在英、法、德、美这四个金本位的中心国家之外,还有围绕它们做中心,执行银本位,甚至是纸本位的外围国家,比如俄罗斯、奥匈、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清国、日本、墨西哥等等。

    这些外围国家中,例如西班牙、葡萄牙、希腊以及英国殖民地,这些执行银本位或者复本位国家是以英国为中心,墨西哥、秘鲁、哥伦比亚等国家则以美国为中心,奥匈帝国以德国为中心。

    而法国这个金本位中心的国家,除了一众自己的殖民地外,基本没有那个国家在围绕着它。

    欧美国家执行金本位制度,对于依附于它的国家和殖民地而言,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经济剥削,掌控世界近70%的黄金上述四国,通过强制低估殖民地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水平,低价购入原材料,高价卖出商品,从中赚取巨大的利润。

    这也是上述四强拼命追求殖民地,追求势力范围的根本动力。

    1879年的世界版图上,还未被纯粹纳入英、法、德、美四国金本位势力范围的国家,也就是三个巨大的帝国,沙俄、清国和奥斯曼土耳其,拉拢、占领上述三国,也就成为法国巴黎与英国伦敦争夺世界金融中心的主战场。

    至于军事上,拉拢沙俄,对于法国减轻来自德国军事压力的意义不言而喻。

    纵观上面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条件,法俄联盟似乎就是童话里的天作之合,然而现实终究不是童话。用乔伊在某次与父亲和俾斯麦宰相的谈话来说,沙俄对于法国,无论是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军事上,就是一块涂满了蜂蜜的毒药。

    从经济上看,沙俄对外出口以原材料为主,而且俄罗斯的原材料又不是不可替代的,极易受到英、法殖民地和美国原材料价格的冲击,国际市场上基本卖不出什么好价钱,目前唯一能盈利的原材料还是出口给德国的粮食。

    英法有大量的殖民地,不可能放着殖民地廉价的原材料不用,而去采购俄罗斯的铁矿、煤矿、木材和粮食,至于美国这个受到上帝垂青的自然资源大国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沙俄的原材料产品,最终还是要跟工业大国德国做生意,至多再加上一个奥地利。

    一个卖原材料的,还是不能垄断原材料市场的,那怕法国人贷款再多,也解决不了沙俄在对外贸易上受制于人的窘境,原料卖的越多,越容易受到采购方的压价,尤其是德国也开始进行海外殖民地开拓的时候。

    外贸是罗曼诺夫家族的毒药,而沙俄的国内经济更是毒药中的毒药。

    虽说也效法普鲁士农奴制改革,废除了本国的农奴制度,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德俄两国却南辕北辙,简单的说,普鲁士的农奴改革是真心将农奴变成自由民,政府给农奴无息贷款用以赎买自由,并且要求普鲁士贵族将农奴的赎买金只能用于工厂与城市建设,用工厂和城市收容自由民。

    德意志的农奴改革,可以说是普鲁士自由主义贵族们,自上至下对社会改造的成功典范。

    而沙俄的农奴改造,不过是贵族变相的剥夺农奴们的财产和侵占更多的土地,顺便再把帝国补贴给农奴们的低息贷款塞进自己腰包的手段,同时又把大量失地的农民随意的抛向沙俄那些少的可怜的城市和工业。

    有了充足人力的俄国资本家,又开始全力压榨俄国工人的劳动,工厂也开足马力生产商品,可仅能维持温饱工人却无力购买资本家们生产出来的商品,商品滞销,典型的通胀式的经济危机,立刻就在沙俄出现了。

    沙俄有经济危机,欧洲各国也同样就经济危机,原材料或许有人愿意买,但谁又愿意购买沙俄,你那些粗制滥造的工业品呢?

    为了解决这些不被欧洲人瞧得上的沙俄工业品,同时解决农奴改革后大量无所事事的自由民,沙俄就只有通过战争的方式,把目光放在近东、中东和远东地区,通过吞并他国领土,来保证自己排他式贸易方式。

    没错,俄国人生产的东西是最差的,但现在伟大的沙皇是你们新的统治者了,所以再差你也要用国货,不用国货就是不爱俄罗斯,不爱就杀头。

    生与死,俄罗斯帝国产品的完美销售策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