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了货物大量积压,形成供过于求的局面。 这东西就算有秘方也不可能,永久保存。这就导致这些英格兰商人们在没有买主的情况下,纷纷下意识四处低价抛售手中的货物,用来缓解资金压力。 如此大规模的货物,自然不是英格兰自身国内市场可以消化的。 不出所料,渐渐出现价格踩踏的现象,如同后世股市崩盘一般,无数商人断了现金流,资产大幅贬值。 轻则一贫如洗变成穷光蛋,重则负债累累,跳海自杀。 这场鲱鱼罐头滞销迅速关联其他产业,在英格兰掀起连锁反应,直接上演一场十三世纪般的金融海啸。 在当时,这些鲱鱼罐头,在英格兰内陆地区,最低1先令就能买到五十贯,比白菜价还白菜价,喂猪喂牛都比饲料牧草划算。 由此可见,这场金融踩踏浪潮的威力之大。 蒙古西征对英格兰的影响只是个缩影,接下来几年,随着西征军攻势越发凌厉,对整个欧洲影响也越来越大。 按照东方人的理解,面对如此规模的东方异族入侵,这些欧洲的国家本应该团结一致,调转枪口一致对外才是。 因为这是大义,是古代先贤总结的宝贵经验。 凡是面临外敌还窝里横的,基本没有好下场。几乎所有的东方王朝几乎都是亡于内乱,从不总结历史的教训,这大概就是人性的通病吧。 所以《阿房宫赋》中那句;前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是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才会说得如此让人振聋发聩,如此的发人深省。 历数从秦到清,从罗马到奥斯曼,东西方的帝国莫不如此! 且比起东方,有先人经典教化,还能偶尔反省己身。此时笼罩在神权下的中世纪欧洲,宗教信仰才是唯一的正义。 他们对异教徒的痛恨,甚至比侵略的外族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时,欧洲,正在上演一场精彩绝伦的战斗,丝毫不比蒙古西征来的寡淡。 此时欧洲的主要矛盾,是王权与神权谁来领导整个欧洲的矛盾,即为两皇之争。 此时的欧洲,确切来说是中西欧,基辅天主教的势力一家独大,居住在梵蒂冈的教皇格里高利九世,自然想要通过宗教来领导整个基督世界。 而在西欧,最强大的国家无疑是罗马帝国分裂后的西罗马,即神圣罗马帝国。 腓特烈二世作为天主世界最强大国家的君主,自然而然就要和教皇格里高利九世产生巨大的矛盾。 毕竟权利的大棒之下,没有信仰,只有利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