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翌日清晨。 神京居民从睡梦中醒来,刚洗漱上街,就被卢氏洋行的名字在耳边全方位轰炸。 皇家报社效率极高。 只一夜时间,报纸上千奇百怪的文章已然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让满城居民结结实实吃了一个大瓜。 不时有人好奇,掏出一枚银元从报童挎包中获得一张折叠数次的报纸,瞬间便有一大堆人围上去,叽叽喳喳询问报纸上的内容。 刚才报童沿街叫喊那夸张的标题,已然勾起所有人的兴趣。 只是限于一块大洋的价格,普通市民还是觉得太贵,所以当看到有人买下后,才会不顾礼法围上去询问个究竟。 青龙大街快到西城段,隔着翠微楼那条大街约莫三个弄堂的地方,有一座名叫“宏泰”的茶馆。 这茶馆面积不大不小,前方二层临街铺面,加上后院一个一进小院,占据着小两百个平方的临街地盘。 茶馆的掌柜名唤何发。 当然,这是其后改的名字,原先他的名字叫做沃尔顿。 这些年大明流行起汉家名姓,上到达官贵族,下到贩夫走卒,也就跟着走个时髦。按照朝廷刊印的《百家姓》,改了汉家姓氏,再寻一位懂得汉字的先生,起一个汉家地名,这也就算把事情全活了。 何发的名字就是这么起的。 其中,他名中这个“发”字,最得他钟意。 按照当初帮他起名的那个老先生所说,这个‘发’字不仅寓意着大发利市,还是汉人祖先一位创造一个八百年帝国君主的名。 不过,也有极少数那头铁不愿改汉家名姓的人。这些人,官府明面上不会拿他们咋样,可何发看得清楚,他们办事,就是没有起了汉家名姓的混得开,办事利索。 就拿斜对面那个卖炊饼的老板塔茶来说,当初死活不愿意改汉家名姓。 可遇到的结果就是;卫生部隔三岔五就有人到他店里检查。不是这里不达标,就是那里不合格,总要寻个理由罚他几枚大钱。 去年年末,这塔茶实在顶不住了,只得胡乱起了个“武大”的名字。 诶?你别说,效果那是立竿见影。 从那开始,卫生部再来人检查,他和人家一说,对方态度直接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不仅没有再继续挑他毛病,临走时还买了他二斤炊饼! 这可让这武大吹嘘了一段时间。 说回正题,自从大明开海关以来,和宋国达成贸易协定。紧接着,源源不断的宋货便随着几百上千艘的海船,千里输入大明各种各样的宋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