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开机-《我的戏剧年华》
            
            
            
                
    第(1/3)页
    JL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
    这也是全国惟一一个省市同名的城市,走出二层楼高的土黄色的火车站,迎面而来的就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门口很多小商贩就围了上来,在满耳的喧哗与满眼的人影中,李小婉一指前面,“在那呢,我们北影的接站车。”
    江浔接过李保田手里的提包,又拿过杨哲给自己带的吃食,她带的太多,火车上竟没吃完。
    “上车。”不用自已挤公交车,黄健中也很高兴,他带头上了大巴车。
    车子里,大家都很兴奋,江浔是静静地注视着车窗外面的这个九十年代的江城。
    光秃秃的树木,满大街都是拖着长辫子的蓝白色和红白色的无轨电车,马路上也架起了蜘蛛网似的电车线,拐弯处,“小辫子“和电线经常打出火花来。
    骑着自行车的人们的衣着也是一样朴素,街头的广告画得跟小人书似的。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一代一代人在城市里生活行走,喜怒哀乐就构成了城市的表情和记忆。
    “瞧,那就是松花江……”
    “你看那雾淞,在我们黑龙江,到了冬天,都往树干上浇水,结成冰可好看了……”
    剧组里,只有丁嘉丽是纯正的东北人,她不断给大家介绍着。
    “姐,你是东北哪個屯子的?”江浔突然就笑着问了一句。
    “哎呀,妈呀,浔子,你会说东北话呀……”丁嘉丽一拍大腿,那性格老豪爽了。
    黄健中笑着看着这群演员打成一片,此刻,他的心里是轻松的。
    这里面有离开北平那个熟悉的环境到了一个陌生地方的轻快,也有对电影过年的信心。
    可是退回三年前,他的心境可不是这样的。
    作为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小花》一炮打响后,黄健中开始独立执导影片。
    此后,他先后执导了《如意》、《一叶小舟》、《26个姑娘》、《良家妇女》等众多影片。
    可是,80年代中后期,受改革浪潮的冲击,他的《一个生者对死者》的访问,这部电影只卖出两个拷贝。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