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群人真是没有眼力见,看不懂得未来的局势,识时务者为俊杰,尽早弃暗投明才是正道。” 李皇后把最后一块枇杷吃尽,想着既然赵元僖想要,那她还是帮他一把,毕竟他们现在是一条战线上的盟友。 —— 赵炅那伐辽的心思又起了来,避过群臣,派使者到河南、河北诸州募丁壮为义军。 这种事情,赵炅相瞒也是瞒不住的,很快群臣反对,赵元僖也上疏,请求在河南诸州,停罢招募丁壮之举。 原以为这是一场恶战,毕竟上回儿赵炅想伐辽的时候,朝臣们那是苦口婆心地劝了好几天,最后谁也没能改变赵炅的决定,害得大宋损兵折将。 结果这一回儿,刚有臣子上诉,几个老臣领着百官往朝堂上那乌泱泱的一跪,竟然就被赵炅给采纳了。 他打消了伐辽的念头。 赵炅的执拗是臣子们人尽皆知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他转了性子,这么快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还是说这根本又是一场钓鱼执法。 其实这一次真的是那些臣子们想复杂了,赵炅真的也只是想想而已。 到了十二月,山南东道节度使赵普来朝,赵元僖上疏请求太宗“复委之以政事”,赵炅准了,以近年不会再与辽兴战为由,将赵普留于帝京。 赵炅因为那次伐辽的失败,莫名其妙就思念起了赵普,希望现在赵普能够陪伴自己身侧。 从赵普在翌年正月第三次拜相。赵普拜相同时,赵元僖及其弟四人也被加官。 赵炅突然想起了他那如父的长兄,突然想和他的家人在一起,突然就想安静下来,给予自己的家人恩惠。 赵炅一直以来,走到尽头这一步,没有什么后悔不后悔的,只是在偶然想起自己二哥的时候,有那么一些的挽伤。 他的二哥比自己大了整整十二岁,这个年纪,也就跟父亲差不多了。毕竟他们的父亲彼时都在外忙着,为后晋后周效力。 在他眼中,赵匡胤就是他的父亲,他自幼是被赵匡胤带大的。 小的时候,他们的关系是真的好啊,可以说得上是不分彼此的地步了,却没想到,赵匡胤黄袍加身后,给予他们赵家无上荣光,却也将他们赵家人之间的关系,拖入了万丈深渊当中。 “参见陛下。” 赵炅这站在书架前静静思考,传唤的赵普已经到了,在他跟前行李。 赵炅微微一笑,转过身来。 “免礼吧,来朕这边坐。” 赵普惊了一下,赵炅很少有这般的动作。 但赵普没有推辞,坐到了离赵炅最近的椅子上。 “朕将你留于帝京。一来,是想着你年纪大了,也该颐养天年了;二来,也是朕想你了。” 赵普恭敬地笑着:“陛下若体谅臣年纪大了,为何又让臣出任宰相呢?” 赵普没有回答,而是继续道:“这次伐辽失败,让朕想明白了很多事情。有些事情,人力不可为,朕年纪大了,不可能胜过老天来。” “若人定胜天,我二哥或许就不会在那夜突发恶疾去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