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章 异乎寻常的北伐战略-《大明不革命》
            
            
            
                
    第(3/3)页
    现在的海州府城距离海边足有二十多公里。
    刘彪率领的主力第七师,骑着自行车跑了一个多小时,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海州城外。
    刘彪本来以为会在城外与清兵决战。
    但是到了地方就发现,本来应该有两三万的清军大营,现在完全是空的。
    刘彪顿时就有些懵,马上放出更多的斥候,在海州城周围更大范围的搜寻,结果仍然却一无所获。
    “难道躲进城里面了?三万人都住在城里面?外面一点都不留吗?”
    刘彪带着几分不解,尝试着进攻海州府城。
    用携带的火箭炮炸了海州城的城门,步兵在火箭炮和步枪掩护下一波冲锋就进了城。
    刘彪的第七师迅速占领了城墙,城墙上的守军根本抵挡不了明军的步枪和手雷,很快就成批的丢下武器投降了。
    刘彪完全接管了海州城之后,发现城内也没有多少守军,满打满算估计只有三千多人。
    直到手下抓到了清朝的海州知府,刘彪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驻扎在海州的三万清军,得到大明北伐的消息后,当即留下了三千人守城,大部直接南下去守黄河了。
    刘彪马上安排人回码头去报讯,请吴王立刻安排更多部队来接管海州府城。
    然后留下一个团守卫海州城,自己带着九千士兵南下追击。
    黄河边的清军不知道有多少,至少是三到五万人的规模,但是打了几年仗的刘彪却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刘彪和自己手下的士兵看来,外国军队都是垃圾,都是一碰就碎的东西。
    刘彪骑着自行车,一路冲到了清江浦对面的黄河岸边的时候,发现了更加离谱的事情。
    这里的清军河北大营也只有几千人。
    刘彪的部队一波冲锋就直接拿下了大营,然后抓了清军的俘虏来询问,得到了让刘彪难以置信的消息。
    清军在此地的主力至少五万人,已经在前几天渡过了黄河,进攻南岸的淮安府去了。
    淮安府是淮安伯高家封地,高家是崇祯时期将领高杰的后人。
    高杰封地本来在徐州,后来一路撤退到了淮安,崇祯感觉高杰没有什么能耐,也就没有给他更多土地。
    刘彪已经当上了主力师长,已经是吴国军队高层了,已经有了基本的政治嗅觉。
    面对这样颇为离奇的情况,刘彪觉得其中有大问题:
    “大王北伐的檄文送到北方不超过一个月,大明的黄河防线也不是纸糊的。
    “清虏的军队相比大明朝廷的普通军队也没有什么优势。
    “关键是中间还隔着黄河。
    “只要淮安伯高家不是白痴,就不可能让清军这么快的大举渡河南下。
    “能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只有一个原因了。
    “淮安伯高家直接造反投清,主动接引清虏主力过河南下了?
    “这个时候投清,淮安伯家人是不是有什么大病啊!
    “大王这不得把你们和清虏一起给收拾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