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规模编户齐民的成本不划算,很容易做成赔钱的生意。 赔钱多了朝廷上的官员就没兴趣了。 以朱简烜后世的眼光看,维持这些地方的方案,无非就是开源节流。 只在有大量定居人口的地方,设立省府州县,在关键据点设立卫所,大部分地方保持高度自治。 减少治理成本,主动维持贸易,提高经济收益。 在工业时代以前,贸易当然也能赚钱,但是贸易也会提高草原民族的战斗力。 因为在农业时代,军工和民工没有明显的区分,工匠能打造农具就能打造武器,能锻铁锅就能造盔甲。 简单的铁器武器,加上蒙古人的大量战马,就是让中原王朝很头疼的劫匪了。 所以大明中期的时候,长期对草原搞“贸易制裁”。 大明断断续续的折腾两百多年,把蒙古诸部熬废了,结果最后便宜了清虏。 现在大明正在进入工业时代,特别是军队已经完全进入了工业时代,军事工业已经彻底脱离了手工业。 现在吴国体系的军工产业都是官营,所有产品禁止对民间和国外出售的。 现在将大明常规的手工业产品出口到草原上,不会再明显缩小大明与草原的军事装备差距。 蒙古铁匠就算是能锻造出火枪,甚至锻造出线膛枪,也没办法大批量装备军队,没有办法大规模生产定装子弹。 大明民间的各种奢侈品,还能榨干蒙古王公的财富,让他们没有资金组织成规模的军队。 所以现在的大明与蒙古草原的民间贸易可以完全放开了。 只要草原上的酋长们的地位基本不变,只要他们能够通过交易赚到钱和奢侈品,就没有必要去造大明朝廷的反。 传统的蒙古游牧军队,面对已经完成现代化的大明陆军,就算是造反也不会影响大明了。 所以朱简烜直接给了个确定的答复: “是的,除了明确规定的军用物资,所有大明本土民间流通的货物,都可以直接销售给蒙古人,只要他们拿的出钱。 “现在大明主力军的武器装备,都是大型机械化工厂内生产出来的,蒙古人就算是有工匠都没办法仿照。 “他们就算是有工匠,造出燧发枪就是极限了,无论如何也造不出无烟火药和栓动步枪的。” 朱简烜这边简单的解释了几句,姚鼐和其他的官员就反应过来了。 说白了就是时代变了。 现在中原与草原的力量对比已经彻底拉开了,比汉朝时期中原与草原的差距还要大。 以草原上现有的组织能力,就算是大明把自己的技术向他们公开,他们也造不出大明工厂生产的东西。 除非他们也按照大明的方式,组织更加现代化的国家机器,这要求他们必须定居。 游牧部落一旦定居下来,面对中原帝国就没有任何优势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