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章 蜀国公-《大明不革命》
            
            
            
                
    第(1/3)页
    大明咸宁四十三年六月十五日,四川省成都府蜀国公府。
    蜀国世子张伟俊急急忙忙的回到家中,然后就马上去见了父亲蜀国公张传勋。
    张传勋带着儿子进了自己的书房,把闲杂人等全部屏退,然后两人开始讨论关乎家族存续的大事。
    蜀国公张传勋父子是张献忠的后人。
    在原有历史上,“蜀难”也就是四川的大量人口损失,主要发生在清军入蜀,张献忠溃败的混战中。
    这个世界的张献忠,在崇祯十七年初第二次进四川后不久,就直接得到了崇祯皇帝的册封,他直接没有在四川称帝。
    更重要的是,张献忠有了崇祯皇帝的册封和授权,比历史上更快的控制了四川局势。
    清军被李定国、孙可望堵住,没有机会进入四川交战。
    张献忠在四川站稳了脚跟,四川也很快就稳定了下来,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混战,自然也就没有大规模的屠杀了。
    四川的局势稳定下来之后,张献忠也正常留下了一批后代,传承到了现在。
    蜀国公张传勋颇为紧张问眼前的儿子:
    “渝国公那边怎么说?他们准备进京吗?”
    蜀国公世子张伟俊马上说:
    “渝国公说是要去,现在进京等着皇太子安排,才能正常的活下来,甚至可能还有不错的安排。
    “但若是不去,必然像淮安伯和清国一样,直接被皇太子的新军碾碎……”
    蜀国公张传勋有些意外,有些惊喜,马上问儿子具体情况:
    “什么什么安排?什么叫不错的安排?”
    世子张伟俊马上给父亲解释:
    “渝国公室听闽国公传的话,当今皇太子在澳洲当吴王的时候,跟闽国公世子讨论过撤藩的事情。
    “当时皇太子的意思是,藩国应该有,也有用处,但不能留在本土,应该放在海外。
    “当时皇太子就说,不需要撤藩,直接移封海外就行了。”
    蜀国公似乎松了口气,但是仍然不敢完全放心:
    “这是真的?闽国公的话能信吗?
    “而且闽国公世子、闽国公、渝国公,你到我,这都传了几手了。
    “谁知道这消息本身有没有变味?”
    世子张伟俊马上说:
    “渝国公还说,当今皇太子年幼之时,在京师就说过类似的话。
    “说是在海外分封,才是真正符合周礼的,才是有利于朝廷向外扩张的。
    “在海内分封则是取乱之道。
    “这些事情不只是传言,还有当初的报纸为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