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凌季恒:“......” 不可思议地问傅焕平:“你连吃都没吃,就过来问。就不怕这玩意儿难吃到猪都不食?” 傅焕平哈哈一笑:“口感怎样无所谓,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 凌季恒服了,主动介绍:“红薯能生吃,能蒸煮,能晒干磨面,还能做成红薯粉、红薯丸子、红薯饼。” 傅焕平越听眼睛越亮,将身后的小兵往前推了推:“呐,我带了两筐,尝尝你的手艺?” 凌季恒嗤笑一声,喊二柱过来,带人去收拾。 将红薯洗干净,个头小点的拿去烤,个头大的隔水蒸。 等熟了端过来,让傅焕平品尝。 傅小将军很快就被红薯的软糯香甜所俘获,还嚷嚷着:“天,居然这么好吃。 我还以为,这东西产量高,味道方面会有所欠缺。” 凌季恒不着痕迹地翻了个白眼,心想这可是后世农学专家培育多年的品种。 再加上灵泉水滋养,想不好吃都不行。 给傅焕平和其他几位小兵留了几个烤红薯,凌季恒将蒸的端走,和上面,炸了一锅红薯丸子。 中午喝的鸡蛋汤,配红薯丸,既好吃,又顶饱,就是造价太高,普通人承受不起。 午睡过后,傅焕平迫不及待离开。 却还是耐着性子,跟老太太聊了半个时辰。 也没说别的,就讲了下凌季仁和凌季豪,还有曹大山、宋元根等人的表现。 “他们很好,没受什么伤,已经升到百夫长了,就是队里纪律严明,不方便回来探亲。 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帮忙给他们捎东西。” 傅焕平下意识隐瞒,青山村入伍的都去北辽打仗了这件事。怕他们着急。 老太太感激地道了好几声谢,让桃花婶儿打包点家里的吃食,给几人带走。 顺便拜托对方,给俩孙子捎件冬衣。 傅焕平笑着答应,还让人去问下村里人有没有要捎东西的。 捎一件是捎,捎两件也是捎。都当好人了,没必要厚此薄彼。 如此,拖慢了回营进程。直到傍晚,才缓缓离开青山村。 老太太闻着锅里的红薯香,感慨了句:“若不是来了幽州,还不知道世上有这么香甜的粮食呢。” 耿素华吃了定心丸,也有心情附和:“那是,咱家季恒有福气,上山一趟,就带下来这么宝贵的东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