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扑朔迷离的未来-《奋斗在五代末》
            
            
            
                
    第(1/3)页
    所谓政治,套用伟人一句浅显的评价,就是要将自己的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可郭荣继位这几年来,在朝堂中处处只顾着平衡,非但没有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反倒把不少朝臣武将都赶到了自己对立面。
    像开封府与枢密院这样的权力中枢,郭荣甚至无法派出两位可堪信任的重臣坐镇,以至于让王朴同时肩挑两大重任。
    郭荣落到今日之田地,也足可称得上是咎由自取了。
    对于郭荣面临的窘境,李延庆也只是在心中略微感慨一番。
    现如今,整个李家所面临的问题就足够令他头疼了。
    虽然早有预料,但李延庆最为担忧的结果已然成为现实。
    那就是魏仁浦重新入主枢密院。
    或许绝大部分朝臣甚至是郭荣都不清楚魏仁浦与赵匡胤的关系,但李延庆是清楚的。
    目送张谦和离开书房,李延庆怔怔望着明亮的油灯,右手有规律地缓缓敲打桌面,心中若有所思。
    虽然王朴遇刺案依然扑朔迷离,但总归不是飞鸟过境无处可寻。
    王朴遇刺的同时,朝中某项事情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那便是朝中文武对赵匡胤的弹劾。
    就在今日,仅李延庆所知,就有十几名朝臣上书弹劾赵匡胤。
    随着王朴遇刺,朝中对赵匡胤的弹劾想必也会有所放缓。
    不光如此,王朴还是郭荣用于压制众武将的枷锁。
    王朴遇刺案的最大受益人毫无疑问就是赵匡胤。
    李延庆敢肯定,京中绝不止自己一个人会怀疑到赵匡胤头上。
    毕竟赵匡胤实在嫌疑太大。
    他不但有行刺的动机,也有行刺的能力。
    作为禁军实际上的一把手,又是护国军节度使,赵匡胤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京中施行一次刺杀对他来说并非难事。
    相比京中众臣,李延庆还知道,在历史上赵匡胤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虽然李延庆并不清楚历史上的王朴因何而死。
    但结合后世的历史以及当下的局势,李延庆有理由相信,这桩刺杀案就是赵匡胤所为。
    第(1/3)页